琉球首里城正殿(663highland/wiki/CC BY 2.5)
公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琉球三國明確表示向明朝稱臣,正式成為大明的藩屬。幾年之後,中山國滅了其他兩國完成統一,中山國國王被明政府冊封為琉球王,成立了歷史上的琉球國。就在日本加緊控制琉球的時候,「牡丹社事件」為日本人徹底佔領琉球並染指臺灣找到了藉口。1879年,日本鎮壓了琉球「藩王」,並將王室強行遷移到東京,琉球國從此變成日本政府直轄下的沖繩縣。
琉球三國成為明朝藩屬
據《古春風樓瑣記》記載,琉球國位於福建以東的海上,《隋書》中稱為「流求」,《元史》中寫作「瑠求」。據說該島被波濤洶湧的大海包圍著,最初有一對夫婦住在島上。他們搬土運石,種草植樹,繁衍後代。後來島上的人多起來,人們就選出了第一位領袖「天帝子」。相傳天帝子育有三男,長子天孫氏被立為國君,傳國二十五世後被叛臣利勇所殺。後有尊敦起兵誅滅了利勇,被擁立為君,稱舜天王。這一事件大約發生在中國歷史上的宋朝。元朝末年,琉球分裂為三個各自獨立的國家:中山、山南和山北。其中,以中山國的勢力最為強大。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琉球三國都是與日本歷代政權平等交往的國家。公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明政府派楊戴出使琉球三國,分別冊封了三國國王。琉球三國也明確表示向明朝政府稱臣,正式成為明朝的藩屬。幾年之後,中山國滅了其他兩國完成統一,中山國國王被明政府冊封為琉球王。
此後,琉球國一直按照明朝的典章制度隔年進貢,謹守臣節。明朝滅亡後,琉球繼續與清政府保持了藩屬關係。清軍入關不久,琉球國王尚賢就派遣使者金應元前來請求冊封。由於琉球使者沒有攜帶明朝政府的冊封印信,因而請封未成。此後恰逢尚賢去世,於是改由其弟尚質繼續上表請封,後來琉球國王被清廷冊封為琉球國中山王。康熙元年,又改封琉球國王。此後百餘年,琉球不斷遣使進貢,歷任琉球新王即位時都要遣使請封,從未間斷。
琉球首里城正殿內部(663highland/wiki/CC BY 2.5)
日本攻打琉球王國
但是,明朝冊封琉球200多年後,日本看上了琉球王國。1609年,日本軍閥豐臣秀吉率軍攻打朝鮮,派薩摩藩諸侯島津氏向琉球索要錢財,遭到琉球國王的拒絕。島津氏遂率軍攻打琉球,俘虜了琉球國王尚寧,逼其寫下誓文,每年向薩摩藩輸糧8000石,日本將「上貢」視為琉球是日本的「藩屬」。
1868年,日本維新政府的「太政官令」傳達到了琉球,將琉球王國置於日本鹿兒島縣的管轄之下,隨後又將其改為政府直轄地。1872年10月,借明治天皇親政之機,鹿兒島縣秉承明治政府的旨意,令琉球王子伊江等人進宮朝拜。伊江等人從鹿兒島乘船出發,先抵達品川,後進宮朝拜。當時,琉球的賀表上寫的本是「琉球國王尚泰」,而日本外務省擅自去其國號,改為「琉球尚泰」。明治天皇下詔將琉球王室「升為琉球藩王,敘列華族」。第二年,又下詔書命琉球受內務省管轄,租稅上繳大藏省,將其納入日本內政的軌道,而這一切都沒有獲得琉球國的同意。
日本借琉球出兵臺灣
就在日本加緊控制琉球的時候,「牡丹社事件」為日本人徹底佔領琉球並染指臺灣找到了藉口。
1871年11月27日,66名前往中國進行朝貢和貿易的琉球人,在回國途中因遇到大風,船舶漂流到了臺灣,被不明就裡的臺灣土著牡丹社民誤認作敵人,殺死54人,另外12人被清政府護送回國。「牡丹社事件」的當事人一方是中國子民,一方是中國藩屬國的臣民,本與日本無關,但日本卻蓄謀吞併琉球,並藉機插手臺灣。
1873年日本使者副島種臣和柳原前光來到中國,他們本是來換取3年前與清政府簽訂的《天津修好條約》和《通商章程》文件的。但到達北京後,副島種臣前往禮部商討覲見同治皇帝的禮節,而副使柳原前光則前往總理衙門,拜見了辦事大臣毛昶熙和董恂。他分別與兩位大臣談起了不久前發生的臺灣土著殺死琉球人的事件。毛、董二人在談話中無意流露出「殺人者皆屬『生番』,係化外之民」的意思,結果被日本人抓住了話柄,說這些「化外之民」不歸中國政府治理,進而表示否認臺灣是中國的領土,為「代表」琉球出兵臺灣找藉口。
與此同時,日本人的行動已經開始了。日本先派海軍將領樺山資紀和水野遵到臺灣秘密考察,後以陸軍中將西鄉從道、大藏卿大隈重信為侵臺軍政長官,率兵3000人,於1874年四五月間在臺灣琅嶠登陸。
日軍在琅嶠登陸,15天後進攻了牡丹社,殺死臺灣同胞30餘人,並將社內房屋全部焚毀。但由於當時西北有浩罕國(今屬烏茲別克)軍官阿古柏入侵新疆,沙俄又乘機出兵佔領伊犁,清政府無法集中精力處理日軍侵臺之事。因此,李鴻章決定使用和平手段處理臺灣事件。不過,與以往歷次與西方列強屈膝妥協的屈辱外交不同,這次使用了以武力為後盾的實力外交手腕。
《北京專條》給琉球亡國埋下禍根
1874年5月,清廷命船政大臣沈葆楨以巡閱為名,率兵到達臺灣,企圖在悄無聲息間解決問題。隨後,清政府又派福建布政使潘霨協同沈葆楨處理臺灣事務。沈、潘二人到達臺灣後,在軍事上展開了部署。
早已到達上海的日本駐華公使柳原前光為了等待前方消息,以日本政府的臺灣問題全權大臣是在臺灣的西鄉從道為理由,拒絕與清政府談判。
其實,在臺駐軍良久的日軍,因水土不服,經常遭受高山族同胞的突襲,傷亡已達全軍的1/3。但西鄉從道仍不示弱,一再宣稱還要派大部隊來;而李鴻章也絲毫沒有退縮,宣布打算增兵兩萬,迫使日本不得不轉向與清政府進行談判。
9月1日,日本內務卿大久保利通來到中國。大久保利通向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和美國駐華公使忻敏求助。在他們的調停下,清政府答應給日本撫恤銀10萬兩,在臺建築費40萬兩,先付10萬,其餘40萬在12月20日日本退兵後支付。10月31日,中日雙方簽訂了《北京專條》3條,在英國的支持下,日本敲詐清廷的陰謀得逞。但《北京專條》卻埋下了一個隱患,那就是,承認了日本為被殺的琉球人出兵的合理性,這就等於隱約承認了琉球是屬於日本的。
為使琉球忘卻歷史 中山改名沖繩
《北京專條》簽署後的第二年,日本派兵進駐琉球,並命令琉球尊奉日本明治年號,不再向清政府入貢。眼見形勢不妙,琉球國向宗主國清政府告急,派遣尚德宏到中國求助。尚德宏到達福州後,向閩浙總督何璟和福建巡撫丁日昌說明此事,又通過他們向清廷急報。
但清政府根本沒把這事放在心上,只是給駐日公使何如璋下了個命令,命他調查此事。實際上,當時的日本只有陸軍常備軍3萬餘人,海軍4000人,軍艦15艘,且多破損不能出海。雖然何如璋對此事盡心竭力,但由於清廷怯懦,使日本看到還有可乘之機。1875年9月,日本派遣軍艦侵入朝鮮領海,逼迫朝鮮政府與其在次年簽署了不平等條約。日本在朝鮮嘗到甜頭後,便加緊「處置」始終不肯歸順的鄰邦琉球。
1878年4月,日本政府悍然決定廢琉球為郡縣。雖然琉球上下並不甘心亡國,但國力弱小,無力抗衡日軍。日本政府令琉球國王尚泰到東京聽候處置。當時他正身染重病,所以派王世子前往東京,親自哀求日本政府暫緩國王赴日的行期,以為緩兵之計。此時的琉球一心希望清政府能夠救其出水火。8月30日,日本政府在何如璋按照清政府旨意的喋喋不休的交涉聲中,正式宣布改琉球為郡縣,聲明琉球與中國的關係由日本外務省處理。
格蘭特與李鴻章(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清庭畢竟不能對此袖手旁觀,聽任琉球滅亡。1879年3月,美國前總統格蘭特來到中國。在與格蘭特的會談中,李鴻章詳細介紹了琉球一案的來龍去脈,並希望利用格蘭特的特殊身份從中斡旋。但格蘭特在調停時,日本人拿出了清廷在《北京專條》中埋下隱患的條款,使格蘭特無言。
1879年4月,日本派出了一支由450名軍人和160名警察組成的隊伍,前去鎮壓了已有200年不設軍隊的琉球「藩王」,不容分說將王室強行遷移到了東京,並廢除藩政改為由日本政府直轄的沖繩縣。日本廢琉球為縣後煞費苦心,極力淡化琉球人的民族意識,尤其避免「中山」的出現,企圖使琉球人忘卻本國歷史。為了讓當地人徹底忘記「中山」,日本政府將地名改為Okinawa(沖繩)。獨立的琉球國就這樣變成了日本的沖繩縣。
責任編輯:美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