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救護車碾壓受傷者事件看中國普遍存在的次生災害

作者:白丁 發表:2021-04-22 02: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最近發生了一起救護車碾壓等待救護的受傷者事件。《澎湃新聞》4月12日在新浪網發布消息,標題是《外賣員出車禍後又遭救護車碾壓致小腿骨裂,受傷男子最新情況:神智清楚》。

事件的關鍵脈絡如下:4月12日正午,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發生一起交通事故。受傷者倒在交通幹道上,現場有交警或協警。救護車趕到,直奔倒地的受傷者並從傷者的一條腿上碾過。

此次救護車碾壓受傷者事件是一個典型的二次傷害案例。雖然這類傷害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有可能發生,但是,中國大陸無疑是二次傷害案例的高發地區。

這次救護車碾壓受傷者事件可以作為教案,通過案例分析來剖析中國二次傷害高發背後的深層原因。

此次救護車碾壓事件的最直接責任人無疑是救護車司機,這是連盲人都能看到的事實。但是我們應該做更深層的思考,而不只是停留在事件表面。

首先,事件中的救護車司機缺乏最基本的駕駛技能。駕駛中最重要的一條原則就是:行進之前必須看清路況。很顯然,這個事件中的救護車司機沒有看到地上躺著的受傷者就仰臥在救護車的前行軌跡上。在中國,駕校學員學到的多是抽象的理論,沒有人會向他們解釋那些理論在駕駛操作中的實際意義,更沒有成型的訓練體系幫助學員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因此,駕校學員從駕校畢業也就意味著路上不規範駕駛的人數在增加。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這個事件中的救護車司機缺乏的不僅僅是「瞭解路況」這一項駕駛技能,這次事故也不是他的第一次事故。

從職業素質角度看,事件中的救護車司機缺乏救護領域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心理素質。在歐美國家,民用駕駛許可類別中,最高等級的是救護車和消防車許可,因為這兩種職業都需要從業人員在最高等級的駕駛技能之上,必須具備強大和穩定的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危急的時刻表現出從容和果敢。但是,事件中的救護車司機可能為了盡快抵達救護現場,忙中出錯,忘記了上面提到的最重要的駕駛原則。

事故現場警察的表現如何?從碾壓後幾秒鐘的視頻畫面可以看到,至少有一名身穿黃色馬甲的交通疏導人員就在事故現場。我們無從知道他是如何在現場進行協調,但是有一點很明確,那就是:他沒有對事故受傷者提供最基本的保護。在歐美的公民交通安全教育中強調,在醫護救護到達之前,事故現場的人員要對受傷者實施必要保護:為受傷者保暖,並用明顯標識把受傷者和周圍過往的車輛人流分隔開來。這些基本保護措施是為了避免行人車輛與受傷者發生誤碰誤傷而造成新的傷害。但是這些措施在此次救護車碾壓事件中都沒有看到,以至於救護車可以從交通主幹道轉向後無障礙地直接向受傷者身體碾壓過去。像這樣在事故現場缺乏對受傷者最基本保護的現象,在中國可以說是常態,說明交警的職業訓練,在處理事故這一點上,遠沒有達到國際同行具有的專業化標準。

通過對事故的現場處理能力的分析可以發現,在交通疏控和病員運輸這兩個重要環節上,中國的專業人員的應對能力都遠未達到應有的國際專業水準,而這類不規範、低水準服務導致的二次傷害事件在中國層出不窮。僅以交警和救護運輸為例,交警為了截獲違章電動車而使用繩索攔截導致電動車駕駛員傷亡的事件;救護人員在搬運傷病人員過程中失手導致傷病人員墜地再次受傷等事件如此常見,以致大眾已經對這類新聞產生了「憤怒疲勞」。

分析了專業人員的應對能力之後,讓我們再來看一看此次救護車碾壓事件的受傷者。救護車到來之前,已經受傷的他橫躺在車流不斷的交通主路上。他在被救護車碾壓的一瞬間坐起身來,說明在碾壓之前他的傷勢可能沒有嚴重到失去意識或無法移動身體的程度。前面提到,歐美的公民交通安全通識要求每一個普通人都應保持最基本的交通安全意識和事故應對常識,也就是:在交通事故發生後和外部環境允許的情況下,要盡快從事故現場轉移到安全地點,以免被過往車輛和行人再次傷害。歐美的公民交通安全教育同時強調,把受傷者轉移到安全地點的重要性遠遠高於保持事故現場的需要。

那麼,此次救護車碾壓事件中的受傷者為什麼躺在馬路上而不是挪到相對安全的路邊等待救援?原因之一可能是他沒有這些最基本的交通安全通識知識。但是更深層的原因也許是恐懼。使他恐懼的是什麼呢?在歐美,發生交通事故以後,事故責任劃分清楚之後,涉及事故雙方的所有理賠都由各自的保險公司代理進行交涉,事故當事人之間不存在賠償訴訟紛爭。但是在中國,交通事故之後等待當事人的不光是和自己保險公司之間的無休止的理賠扯皮,更要面對事故對方可能發起的巨額索賠訴訟。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中國的統籌醫保明文規定,其覆蓋範圍不包括交通事故造成的傷害。因此,如果在事故中受傷而又得不到理賠或賠償,中國大陸的受傷者就需要自己負擔昂貴的醫藥費,而一場突發的大病重病使一個中產家庭一夜返貧的實例在當下的中國已經不勝枚舉。

在這樣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保險和醫療制度下,交通事故之後,當事人的第一本能就是如何把自己劃歸成為事故的受害方。這樣做,不但可以避免被索賠,甚至反而有機會變成索賠人。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事故當事人中絕大多數會以自身安全為代價,選擇倒在事故現場等待交警或救護,哪怕現場的交通狀況極為危險。這也就解釋了此次救護車碾壓事件中的受傷者為什麼躺在車流不斷的主路上等待救援。

在一個已經建政70年、並且和世界接軌了40年的國家,社會保障的缺失使人民時刻處於害怕因傷病而陷入貧窮的恐懼之下。這樣的國家被冠以「人民共和國」並且成為令外人讚嘆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不能不說是對正義和公平的一個惡毒的嘲諷。

和二次傷害相對應的,是更可怕的次生災害

在中國,二次傷害事件雖然數量眾多,但畢竟是由個人行為造成的隨機散發事件,因而幾乎不會在某一時刻在某個地區對某個群體帶來直接危害。但是次生災害的成因則完全不同。所有次生災害幾乎都是由決策層面的錯誤導致,因而任何一次次生災害所累及的範圍都要比所有二次傷害的總和還要廣大,對受害群體造成的傷害也深重得多。不幸的是,次生災害在中國就如同二次傷害一樣普遍和多發。

距離現在最近的次生災害包括:

——剛剛宣告成功的脫貧運動迫使數億鄉村民眾離開熟悉的家園,流落到陌生的城鎮自生自滅;

——2020年上半年,武漢肺炎觸發了武漢和全國各地的封城令,封城而非武漢肺炎本身造成了無以計數的家庭分離和人員傷亡;

——2017年年終,北京市整改城中村亂象導致的百萬外來低端務工人員流離失所。

時間稍遠一些的次生災害,包括在過去30年間因三峽水利工程建設需要和建成後滑坡導致的數百萬人口失去賴以生存的農田而不得不流離失所。更遠一些的,有「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因為嚴禁農民逃荒而導致的農業人口餓斃數千萬的悲劇。

縱觀所有這些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次生災害,起因都是源於「為人民服務」的口號,結局都是人民用犧牲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命服務了這個口號。沒有反思,也沒有追責。口號依舊在高聲鼓舞著,人民的犧牲也從沒有間斷過。

和那些不得不承受看不到盡頭的次生災害的人們相比,那些瞬間死於二次傷害的可憐人是幸運呢,還是不幸呢?



来源:看中國投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