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蘭花、竹、菊花被人稱為「四君子」。它們都自強不息,清華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態,分別又擁有傲、幽、堅、淡的品質。
歷代文人和畫家對梅蘭竹菊詩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為底蘊的。「四君子」也是中國畫的傳統題材,畫家用「四君子」來表達君子的清高品德。明代文人黃鳳池輯有《梅竹蘭菊四譜》,從此,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黃鳳池的《集雅蔡知梅竹蘭菊四譜小引》道:「文房清供,獨取梅、竹、蘭、菊四君者無他,則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滌人之穢腸而澄瑩其神骨。」
梅高潔傲岸,蘭幽雅空靈,竹虛心直節,菊冷艷清貞。中國古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負載了自己的一片真情,從而拓展了原有花木草石的意義,而成為道和人格的象徵和隱喻。梅蘭竹菊,剛好延續四季,中國文人以其為「四君子」,正表現了文人對生命意義的感悟。
古人認為「梅以形勢為第一」,即形態和姿勢。梅形態有俯、仰、側、臥、依、盼等,姿勢分直立、曲屈、歪斜。梅的虯枝表現出其曲蒼勁嶙峋、風韻灑落,有一種飽經滄桑,威武不屈的陽剛之美。梅的枝條清癯、明晰、色彩和諧,或曲如游龍,或披靡而下,多變而有規律,呈現出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的韻律感。
蘭色淡香清,常生於幽僻之處,空谷幽香、與世無爭,處於深山,討厭都市喧囂,身居幽谷,喜歡明月清風,故常被看作是謙謙君子的象徵。古人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
古人認為竹本是草的一種,也許是因為它的中直、虛空、有節,才使它超然挺拔於其它草類之間,而且凌冬不凋,叫做冬生草。司馬光曾感慨竹子頑強的生命力,作《種竹齋》詩云:「雪霜徒自白,柯葉不改綠。」竹子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是筆直生長,謙遜剛直,不卑不亢,瀟灑一生,常被看做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徵。
菊花漂亮卻不嬌寵,在群芳凋零之際盛開,展盡風華。中國人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唐.孟浩然《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在古神話傳說中菊花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菊花在花中四君子中象徵魅力脫俗,卻從不與群芳爭艷,所以常被用來象徵傲然不屈,與世無爭的高尚品格。
傳統的中國畫認為畫梅以幹、枝、花為三大主。梅幹有老幹、粗幹、細幹之分。老幹多曲折,示其老態,宜瘦。梅之枝為著花之處,畫時須有長、短、曲、直,使之有緻。梅花五瓣,多用五小圓圈圈之。
畫蘭主要畫花與葉。蘭葉,一筆不能成其畫,最少三筆,成為一組。多叢之葉,以一組為主,餘者為客,依疏密濃淡而寫之。
竹有竿、有枝、有節、有葉。畫竿多直,下筆時多一筆而行,中斷則色澤不勻,中氣不暢,不能以一氣呵成。竹之枝,為竿之輔,竿之得勢,賴枝之維繫。畫節高勁堅實,以濃墨點之,更見其神。葉乃竹之精神所在,一筆一葉,葉葉生動,不板不凝,迎風飛舞,遇雨則垂,雨過則勁。
菊之主要部分為花、葉、莖。花易畫,葉最難,莖須得其勢,則生動有緻。莖乃花朵之支架,使花能生動自然,當畫於花朵之中下,不宜太直,直則呆板失勢,微彎曲以示迎風而舞。
「梅蘭竹菊」四君子,千百年來以其清雅淡泊的形象,一直為文人畫家所鍾愛,亦成為一種中華傳統文化的象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