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識一直在台灣有不小爭議,專家解析美國對台灣問題戰略。(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3月22日讯】(看中國記者明思綜合報導)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日前稱「九二共識」在臺灣有爭議,兩岸雙方可以透過「建設性的模糊」來推進交流,中國國台辦則批邱太三玩弄文字遊戲沒誠意,22日,邱太三受訪時回應說,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大陸同意,才叫做所謂的對話或交流。臺灣學者則認為,美國對臺設計的「戰略性模糊」早已國際化。
中央社消息,陸委會主委邱太三18日拋出兩岸應該要有「建設性模糊」,引起輿論關注。邱太三補充,這是由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提出的概念,讓談判雙方遇到針對爭議不下的議題時,以模糊的字眼滿足雙方基本的需求和立場。
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在美中2+2高層對話前夕直指,中國正威脅印太地區的穩定安全與繁榮,呼籲盟國共同抵制中國威脅。
臺灣總統經濟學家吳嘉隆在政論節目中指出,有關戰略模糊的問題,其實最先是美方先提出來的,美國透過「臺灣關係法」等,表達對臺灣問題的嚴重關切,但美國在台海地區的軍事介入到什麼程度?他沒有明講,這個叫「戰略模糊」。它產生一個效果,就是讓中共覺得,美國可能會介入,所以對臺武力進犯的話就被嚇阻,他也讓臺灣方面覺得,美國不一定介入,所以這個是有兩面性的。
現在對臺灣設計的「戰略模糊性」被國際化了,從印太戰略到四方安全對話,美國在戰略上清晰的要跟中共對抗,但是戰術上還是模糊,還是沒有具體說清楚要怎麼做,而這個概念的擴大就是針鋒相對的「你模糊我就模糊,你清晰我就清晰」。
吳嘉隆表示,中共當初如果接受1992年的「九二共識」,即一中各表、各說各話,對於一個中國的內容不去強行定義的話,「那美國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模糊過去了。現在你不模糊了,那你清晰我就清晰,美國的模糊性是這樣操作的。」
他認為,現在臺灣講出來的「戰略性模糊」,算是說,如果拉回到以前的九二共識的話,已經時過境遷了,因為當時有當時的歷史條件和背景,兩岸之間從長期以來的冷戰變成要開始對話,所以要有一些方面的鋪排。現在要再回到那個時候已經不可能了。
吳嘉隆說,現在兩岸還是可以有共識,但一定要有新名詞,我把它稱之為「兩岸共識」,而不是「九二共識」,這個「兩岸共識」可能要透過一些較正式的機制,包括國會通過等等方式進行。
他推斷,美國現在的戰略模糊不僅國際化,而且已在盟國之間展現,而不是只侷限在台海或是印太地區。現在民進黨政府一再被中共武統威脅,臺灣的選擇,無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應該根據價值來做選擇,因為臺灣的選擇是一回事,中共要不要對臺動武,是國家安全跟地緣政治的問題,是另外一個話題,兩個話題都要處理,但不要直接掛鉤。
吳嘉隆表示,現在的這個模糊性的根源在於,美國讓臺灣有事實獨立而沒有法理獨立,沒有法理獨立叫不獨,事實獨立叫不統,然後是不武,所以就是希望讓兩岸回到原來的現狀。
自由時報稱,針對「九二共識」與「建設性模糊」到底有何不同?邱太三22日回應表示,九二共識一詞在臺灣引發的爭議,連國民黨內部都有不同的看法,更不要說跟中國大陸,但重點是在於這個詞,對臺灣的民眾來講,是無法接受。
至於「建設性模糊」到底是什麼?邱太三坦言,「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對岸同意,才叫所謂的對話。如果對岸真的能夠務實看待,應該檢視一下,到底對兩岸人民真的有利嗎?真的賺到了嗎?」
針對美中高層會談涉及臺灣主權議題,邱太三強調,「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臺灣從來都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