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17日推出「農林22條措施」支持台灣人赴陸發展。圖為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国2021年3月18日讯】(看中國記者明思綜合報導)中國大陸上月禁止臺灣鳳梨進口後,17日又宣布對臺「農林22條措施」,聲稱將支持臺灣人與台資企業在中國農業、林業領域發展。消息傳開後,遭外界痛批根本是「不安好心」、「養套殺」促統老一套。
大陸黨媒《新華社》報導稱,這項名為「關於支持臺灣同胞、台資企業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農林22條措施」。其中提到,臺灣民眾和台資企業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可申請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同等享受農業信貸擔保和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支持等。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7日宣稱,對臺農林22條措施,是「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對此,民進黨立委莊瑞雄在臉書貼文痛批,中國政府片面禁止臺灣鳳梨,令臺人憤慨,團結挺農民,中方眼見「棒子無用」,於是又祭出懷柔招數,提出所謂的農林22條哄騙臺灣農民,「這招是黃鼠狼拜年,不安好心!」
莊瑞雄指出,中國政府宣稱將提供臺灣農民農地、林地使用、融資便利、開拓內銷市場等措施,是想要掏空臺灣資本與技術,鎖進中國市場,加深臺灣農業對中國的依賴,「這種老招數,名目一變再變,目的都是想利誘臺灣,以經促統。」
聯合報報導稱,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從鳳梨事件到中方所謂的「惠臺農林措施」等,皆可看出這是當局的刻意操作,更是企圖矮化臺灣,其所謂的補助、補貼措施也隱藏諸多風險,臺灣民眾要有所警覺。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表示,從1997年開始,中國政府每年都不斷推出所謂的「對臺農業優惠措施」,但過去十年,臺灣赴陸農業投資每年不超過十件,此次農林22條措施也都是「舊瓶裝新酒」,不會有太大作用。
陳吉仲認為,這次恐怕是因為中國面臨糧食安全壓力,才想要吸引臺灣人赴陸投資,「名為惠臺、實為利中」。
中央社消息稱,陸委會17日晚間發表書面聲明指出,過去中國政府推動的對臺「31條」、「26條」等措施,大多是「口惠實不至」、「雷聲大、雨點小」。即使推出再多的所謂「惠臺措施」,也難有實質成效。
陸委會也提到,中華民國政府對中方片面提出的所謂「對臺措施」將持續關注,並將加強對赴陸農業投資、種苗輸出、敏感技術人員赴陸、兩岸農業合作的審查及管理,以維護臺灣農業及農民的利益。
陸委會提醒,臺灣民眾若打算赴陸投資農林業或進行相關合作,應遵守兩岸條例及規定,注意風險,避免損及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