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港府為市民接種COVID-19疫苗。(圖片來源:香港政府新聞處)
【看中國2021年3月16日訊】中國製科興COVID-19(新冠病毒、武漢肺炎)疫苗事故頻頻,3月15日,香港再有一名老人注射後中風及心衰竭身亡,短短兩週內注射科興後死亡增至7人。目前,7名死者的死因都涉及心腦血管問題,港府疫苗專家委員會堅稱與疫苗無「直接關係」。不過,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日前提出,疫苗或疫苗內的佐劑,有可能導致血管發炎,誘發急性血栓現象,再引起心臟病、中風等,嚴重可致命。
雖然連環死亡事故令港人對疫苗卻步,惟港府15日仍宣佈擴大讓全港逾550萬人打針,還威脅稱若接種比率不理想,政府或再收緊防疫措施甚至關閉部分處所。
多一人打科興後中風不治
綜合《蘋果日報》、《立場新聞》報導,最新一名疫苗死者為63歲男子,3月9日打針後,次日即不適入院,被診斷為中風,並持續出現心律不正,被送入深切治療部救治。該男子其後心臟功能衰竭,延至3月15日凌晨不治。他本患有心房氈抖、慢性心臟衰竭、脂肪肝等,醫院發現他3條心血管中有2條已阻塞。
至此,香港兩星期內有有7人接種科興疫苗後死亡,年齡由55歲至80歲不等。當局另外通報一宗嚴重個案,一名51歲男子接種疫苗後感氣促,入院後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須送入深切治療部,情況危殆。他本身有糖尿、高血壓及高血脂問題,心臟血管有嚴重閉塞情況。
港大醫學院長:疫苗佐劑或致血管發炎
報導指,7名死者全部都有血管問題,當中大部分屬於心血管問題,死因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風等。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3月13日曾提出,疫苗或疫苗內的佐劑,有可能令患心血管疾病的人出現炎症反應,一旦血管發炎便會誘發「急性生栓」現象。他說,如急性生栓即時發生在心臟,便是「心臟病」;如在腦部發生,就是「腦中風」,嚴重者可致死。他認為現階段不敢「斬釘截鐵」判斷死亡個案與疫苗有否間接或直接關係。
《立場新聞》則引述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一般滅活疫苗都會加入佐劑,用以加強接種後的免疫反應,而科興的新冠疫苗都有加入佐劑。港人接種的另一款德國製BioNTech疫苗使用的則是mRNA技術,因此沒有使用佐劑。
崔俊明又說,疫苗本身都可能引起低度炎症反應,若接種者血管健康狀況不佳,也有機會出現輕度血管發炎,間接導致血管栓塞,過往也有相關報告。而加入佐劑理論上會令免疫反應更強烈。
委員會否認死亡與疫苗直接有關
不過,港府的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15日開會後表示,全部個案皆與疫苗無「直接關係」。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稱幾名死者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病人可能經歷了很多年,可能是十多二十年時間,造成閉塞的情況⋯⋯與疫苗接種沒有直接關係。」
至於另外兩宗打疫苗後面癱個的案,孔繁毅也稱暫未能確定與疫苗有關。「疫苗接種之後可能所謂產生抗體或自身免疫反應,整個過程令神經線受損,其實是一個比較長的時間」,而相關患者是打針後兩小時或一日後出現面癱,不是常見的事。
有記者問到港大醫學院長梁卓偉提出佐劑或有機會增加血栓,孔繁毅稱以往沒有證據顯示佐劑會引起心血管問題,但承認不排除新冠疫苗會出現這種情況。唯現時市民打疫苗為時尚短,要多兩、三個月時間才能確立相關連繫。港大會對此進行研究。
港府擴大讓550萬人接種
香港接連發生打疫苗後嚴重不適甚至死亡,港府不但未煞停接種計劃,15日還宣佈擴大優先接種組別,納入所有持香港身分證的30歲至59歲居民、外傭和不在香港讀書的16歲或以上學生,涉及550萬人。官員稱香港現存有100萬劑科興、134.3萬劑復必泰疫苗,之後每月會有一批疫苗來港,供應充足。
目前市民打疫苗未見積極,截至15日下午1時,只有約19.8萬已接種第一劑,佔16歲以上(最低接種年齡)人口僅3%。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當天在記者會上威脅稱,若接種疫苗比率不理想,確診數字持續高企,港府或「無可奈何」收緊防疫措施,甚至關閉近日才重開的處所,而疫苗接種率也是未來跨境出行的重要考慮。對於多人打針後死亡,陳肇始稱「沒有需要質疑疫苗安全性」。
另據《立場新聞》報導,香港出現第7宗科興疫苗後死亡事件後,港府衛生署才於同日首次向醫生發出科興疫苗的「臨時接種指引」,列出5種不宜接種的人,包括曾對疫苗有嚴重過敏反應、患嚴重神經系統疾病、病情不受控的嚴重長期病者、孕婦及哺乳中婦女。市民如遇血脂異常應作臨床評估,若最近曾出現急性心肌梗塞或中風,則應延遲3至6個月才接種。但指引稱糖尿病患者及高血壓人士,如病情穩定仍可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