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對臺工作提出「四要」,學者宋承恩認為,臺商開始供應鏈重組,所有廠商移出中國,是趨勢。圖為臺灣捐贈口罩給他國。(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官網)
【看中國2021年1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針對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對臺工作提出「四要」,學者宋承恩認為,美國總統川普任內推動美中經濟供應鏈脫勾等政策,讓臺商開始供應鏈重組,所有廠商將移出中國,這是趨勢;中國正面臨水患、疫情、債務等問題。另外,學者高長認為,臺商要把握「去中國化」及「去美國化」帶來的轉單效應,並防止中企竊取商業機密等問題。
相關新聞報導如下:
臺媒爆中國富豪各種「悲慘下場」
馬雲落馬中國巨型民企人人自危
台商自願接種中國疫苗?兩岸人士揭真相
惡夢重演 中國「抗疫史詩」成笑話?
張忠謀預言成真 去年局勢變化涉台積電
汪洋對臺工作揭「四要」 陸委會:忽視臺灣民意片面否定臺灣主權
綜合三立新聞網與自由亞洲電臺報導,中國當局於2021年1月16至18日在北京舉行對臺工作會議。提及今年的對臺工作,汪洋在主持會議時提出了「四要」,包括「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要支持臺商臺企抓住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機遇」等。
對此,陸委會表示,已經注意到中共藉著此次會議,重申其對臺灣的既定主張,並開展「反獨融合及促統」年度工作,以作為內部建黨百年政績。並稱中共對臺政策「並未面對兩岸現實」,同時忽視臺灣主流民意不認同,其片面設定否定臺灣主權的政治框架。
陸委會表示,兩岸和平攸關印太區域穩定,此為雙方共同的責任。面對國際情勢發展,臺灣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的事務,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立場一貫。
陸委會也再次呼籲中共本於尊重及善意理解的態度,不設前提地進行兩岸建設性對話交流,方能助於提升兩岸人民福祉。
中國對臺工作揭「四要」 學者:與中國脫勾大勢所趨
臺灣守護民主平臺理事宋承恩在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表示,他對於汪洋的談話並不意外,中方對臺商示好,盼拉攏臺商參加中國內迴圈、雙迴圈。
宋承恩說,「當然他反臺獨,認為民進黨走依靠美國路線跟中國大陸對抗,是沒有前途的,試圖分化臺灣團結力量,拉攏臺商。但是臺商會看世界大勢,當他要關起門做『十四五規劃』、『內迴圈』,希望臺商留下,當然臺商會考量,供應鏈在那?市場在那?會做商業選擇,除了看經濟大勢,也看中國能祭出什麼樣的優惠?」
宋承恩認為,川普在任內所推動的美中經濟供應鏈脫勾、制裁中國晶片等,短期內是不會改變的,且因它是一系列連鎖反應,已經發動了,而拜登不會那麼傻,去讓中國重新取得高科技晶片。他強調,現在不只是臺商跟著供應鏈重組,所有的廠商都會移出中國,這是大勢。
宋承恩還說:「美國在高科技掌握中國的咽喉上是不會妥協、軟弱,中國專家也這麼預測,產業鏈移出中國是改不了。科技戰,華為晶片高科技取得,從來沒有國際專家說拜登會鬆手這件事,因為牽涉到所謂『十四五』呼應江澤民兩個一百年,中國要做科技大國、軍事大國,現在被美國卡咽喉晶片的問題,拜登沒有要鬆手,因為牽涉到兩國之間的生死鬥,那是不可能的。」
宋承恩認為,有人預測拜登上臺後是否能談論貿易戰,例如中國能多買一點農產品,美國能降一點關稅,但科技戰是不可能鬆手;美國最厲害的正是科技戰,產業脫勾,好讓中國2045科技大國夢碎,這也是中國為何投資了大筆資金做晶片,成效卻非常少,因晶片不像大煉鋼廠能速成,這是關鍵。
宋承恩說,「整個態勢認為美中對抗,民主黨一樣,不會讓中國崛起,可以世界競爭強權關鍵是科技。這是指標,科技戰擴大到連小米這種公司都納入,過去華為、中興,現在小米。」
提及汪洋與習近平調性相同,都在自稱「時和勢在我們這邊」,宋承恩分析,中國實際上正面臨著內憂外患,例如天災、水患、疫情,國企、債臺高築、貧窮問題。
學者:臺商要把握「去中國化」轉單效應 防陸企竊機密
自由時報報導,海基會秘書長詹志宏今天主持兩岸經貿講座,現場大約有40位臺商出席。
詹志宏說,中國大陸是一個很大的工廠、很大的市場。過去幾個月來,海基會已經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針對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各項重要因素進行分析、研判,希望能協助赴中國發展的臺商,能更深入了解中國當局推動政策的實質內涵,真切理解企業經營的機會及風險。
高長則在演講期間強調,在美中貿易戰及COVID-19疫情的雙重影響下,目前已經有部分廠商開始轉移中國的產線及供應鏈。中國在後疫情時代面臨了外部環境惡化、潛在的新投資減少、債務危機困擾,以及消費信心積弱等負面因素,挑戰非常巨大。
在企業經營與投資上,高長則建議臺商未來能關注「兩新一重」,進一步評估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重大工程建設的實際政策內容,並進一步了解擴大內需、促進民間消費及改善民生福祉等重點政策相關產業細節,以找尋可把握的商機。
高長更提醒臺商,在中國大陸經商必須要注意中國企業竊取商業機密及惡意挖角人才的問題,要企業永續經營,必須正派、依法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