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目如電,誤人子弟在神的眼中是很嚴重的惡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清朝時期,安邑(今山西夏縣)人宋半塘曾經在浙江鄞縣做官。宋半塘談到,鄞縣有一位書生,那位書生很有文才,但他在仕途上卻屢遭挫折,沒有考上功名。
後來這書生得了一場大病,病中迷離恍惚,夢見自己來到了一處官衙門。根據那裏的情形,他覺察到這地方似乎便是冥司。這時候,對面走來一位官服打扮的人,書生一看,猜測是一位冥官,便急忙向他打聽,自己得了這場病,是不是很快就會死?這位冥官說:你的壽數未盡,但是祿數盡了,恐怕不久就要到這兒來了。書生說:我這輩子,全靠設館教書糊口,沒幹過傷天害理的事,怎麼祿數倒先耗盡了?
冥官嘆息說:正因為你是吃教書這碗飯的,而對孩子們的學業、品德放任不問。冥司認為,無功受祿就等於偷盜或浪費糧食,必須扣除應得的俸祿來補償。所以你壽命未盡而祿數先盡。為人師長者,位居在受人尊敬的君、親、師三者之中,享有崇高的榮譽。而你收取人家的學費,卻誤人子弟,理應受到最嚴厲的譴責。有官祿的,就要削減官祿;沒有官祿的,就得消減食祿。一絲一毫都計較得很分明。密室私語,天聞如雷;暗室欺心,神目如電;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對人行善作惡的觀察記載和報償獎懲行善作惡之事,有司掌其事的神在看管呢。
書生聽罷,悵然而醒。從此,他的病日重一日,果然沒有治愈的希望。臨死前,他把冥司中所見的事講給他的親朋好友聽,並告誡他們要忠於職守,努力從善。這個故事也因此得以流傳於世。
善惡報應是真實存在的,每個人都要因自己的善行與惡行而受到相應的善報與惡報。故事中的書生正是因為誤人子弟而受到消減福祿的懲罰,可見誤人子弟在神的眼中是很嚴重的惡行。
(事據《閱微草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