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一個重慶商人要買下美國交易所的消息讓輿論沸騰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11月19日訊】從一家國企經理做起,重慶商人盧生舉憑藉自己能力成為一個涵蓋地產、環保、大金融等板塊集團的操盤者。在巔峰時期,他的野心是收購美國一家交易所,幾年過去,在去槓桿大環境下,其自身的資金問題也逐漸顯現。
2016年2月,一個重慶商人要買下美國交易所的消息讓輿論沸騰了。
要知道,那幾年的海外併購,傳統領域有買酒店、買礦的,新興產業有買機器人公司的,買交易所還是第一次聽說。
消息源來自美國芝加哥股票交易所發布一份新聞通稿,稱同意接受重慶財信集團帶隊的財團收購,財信集團背後的操盤者,正是低調的重慶商人盧生舉。
芝加哥證券交易所是老字號,1882年開設,已經有138年歷史,美國約千分之五的股票交易在這個市場進行。
雖然這個交易所規模並不大,但證券市場畢竟是美國崛起的核心秘密。不過很遺憾,2018年,也就是兩年後,美國證監會發布了長達76頁的行政令,以資金來源、實控人存疑等問題否決了這筆交易。
當年財信的風光已然不再。近日,財信集團旗下華澳信託違反審慎經營原則,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投資人的利益,預計有157名投資者可能提出類似訴訟,損失總額高達2.3億元,參照20%的標準,華澳信託將可能面臨4600萬元的賠償。
此外,財信集團正在通過多個渠道融資,從中可窺見其資金緊張。這只靠地產和環保起家,卻格外鍾愛金融板塊的資本大鱷,這兩年正不斷收縮他的金控版圖。
美麗軀殼下的核心資產表現不佳
說起盧生舉的發家史,確實神秘十足,早年他曾擔任涪陵地區國企---蜀東實業發展公司(後更名東大實業發展)經理,不過隨後幾年,這家公司卻由國企轉為民企。
當時的東大實業,用現在話講是「超級成長股」,截止1997年11月,東大實業的資產總額,已經膨脹到超5000萬元,是1992年盧生舉初任公司經理時的63倍。而變身民企後的東大實業,盧生舉佔股比例高達99.8%,公司實際上就是他一個人的。
這為盧生舉創立財信集團,併進軍地產、環保、大金融等一系列板塊打下堅實基礎。
不過,儘管財信集團多行業卡位,但總體財務狀況並不理想。
目前財信集團公開信息不多,但我們可以從長安信託的一份盡調報告略窺一二。
這份報告顯示,財信集團2016-2019年上半年合併報表收入分別為40.94、74.59、79.66、41.11億元。歸母淨利潤為8.34、12.19、7.42、4.83億元。
這兩串數字的畫外音,用五個字就能總結---增收不增利。比如,2017年和2018年公司收入相差不大,但2018年歸母淨利潤卻比2017年下降近4成。
此外,2019年雖然只有半年報,但和2016年全年收入同為40億出頭,2019年半年報利潤只有2016年不到6成。
資產結構方面,財信集團雖然控制著565億資產,但總負債高達422億,其中,有息負債251.67億元,一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77.8億。賬上的貨幣資金卻有些囊中羞澀,只有30多億,整體償債壓力不言而喻。
報表為何如此糟糕?原因必然是來自內部板塊。
比如財信集團旗下唯一上市平臺財信發展,公司2015年-2019年,營收從6.68億元增長至33.94億元,收入漲了4倍,但淨利潤卻始終維持在1億元上下。更尷尬的是,近期針對房企公布的三道紅線,財信發展全部踩中。
除去地產板塊,財信集團100%持股的核心金融資產華澳國際信託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5.94億元,淨利潤3.02億元;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7.38億元,實現淨利潤4.1億元;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9.94億元,淨利潤3.06億元。
相比兩年以前,華澳國際信託的營收接近翻倍,淨利潤卻仍原地踏步。加上前文所述將可能面臨4600萬元的賠償,更令其業務雪上加霜。
同時,華澳信託此前也試圖逃避監管,但並未成功,比如在2018年1月至3月,其向監管部門隱瞞了公司實際控制股東和實控人變更事項,吃了監管一張罰單。
有媒體在今年3月份報導,華澳信託啟動引入戰略投資者工作。實際上,華澳信託已經在2014年開始引入戰投。為何遲遲沒找到買家?一方面與資本市場趨冷有關,另一方面可能與自身估值有關。
此前,一份財信集團信託融資計畫推介資料曾談到,集團僅信託牌照就值200億元。實際恐怕並不那麼樂觀,資管新規背景下,信託作為「萬能牌照」的價值已縮水。
10月11日,在阿里司法拍賣平台上,大連坤達鑄鐵管有限公司持有的華信信託3000萬股股權即將進行拍賣,評估價5550萬元,起拍價為4162.5萬元,起拍價較評估價打了7.5折。
再來看保險板塊,兩年都賣不出去的安誠財險2019年實現營收47.39億元,但淨利潤卻大變臉由正轉負,虧損4.3億元。恆大人壽2019年實現營收468.75億,但淨利潤率卻僅有3.54%。
旗下核心資產表現不佳,這為財信資金緊張和多渠道融資埋下伏筆。
困境中的高息融資、擔保和賣資產
今年7月以來,財信集團突然密集發行信託產品。根據用益信託網數據,今年財信集團已有8只信託產品掛牌。最高融資利率9.5-10%不等。
這個融資利率可不低,該網站顯示的2019年以來發行的4942個房地產信託中,平均收益率只有8.11%。資金緊張已寫在臉上。但實際上,財信試圖獲取資金的動作並非當下才有。
2019年1月,財信集團就轉讓過安誠財險5%的股權回籠資金,交易地點為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
這是一次並不容易的清倉式出售,因為2018年年末,財信集團就曾試圖在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出售安誠財險股權。
但截至目前,這筆股權,財信依然沒有成功脫手。
無獨有偶,2019年7月1日,華泰保險集團又披露,重慶財信集團等4家公司,擬將其持有華泰保險集團的全部股份轉讓給龍淨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很難想像連美國交易所都想納入囊中的盧生舉,會加速出售這些持有稀缺牌照的金融資產。
在2019年之前,財信集團在金融領域的布局頗為進取。除了相中美國交易所,財信集團還不斷提高在華澳信託和渝農商行的持股比例,甚至曾經在2014年11月,試圖接盤部分重慶渝富經營管理公司擬出讓的西南證券控股權。
儘管芝加哥交易所以及西南證券兩項交易未獲成功,集齊銀證保牌照的金控夢想卻昭然若揭。
相比於發信託、賣股權融資,財信集團的股權質押更受市場關注。
首先是A股財信發展的質押問題,這已經成了老生常談。財信發展公告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財信發展第一大股東,重慶財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股權質押比例達到98.53%。而在2019年末,股權質押比例一度高達100%。
如前文所述,財信集團自身財務狀況表現不佳,但即便如此,財信發展卻扮演著「財神爺」的角色。上市公司公告顯示,財信發展2019年以來頻繁為關聯公司提供擔保。
截止今年半年報,財信發展實際擔保總額,已經達到公司淨資產的3.6倍。只要有幾家子公司出現違約,就有可能波及財信發展。
除了財信發展,重慶農商行的質押最受市場質疑。
在互動易平臺,曾有投資人詢問重慶農商行:
1)作為十大股東之一的重慶財信集團質押了2.2億股,是否說明其資金鏈出現問題?
2)今年3月,重慶農商行向財信集團授信99億元,有無調查確認重慶財信集團大筆質押股票是否因為資金鏈出現重大風險,是否屬於利益輸出?
面對如此尖銳的質疑,渝農商行並未正面回應,也沒有公布財信集團的授信使用情況。
截至目前,財信集團對重慶農商行的質押數已經達到3.5億股,比網友詢問時又增多了60%。
網上曾流傳這樣一個觀點,反覆質押各子公司股權,重慶財信也許在玩拆東牆補西牆的遊戲。
盧生舉曾在財信官網稱: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讓財信有了產業與週期和發展與風險的思考。通過十年的努力,完成了「產業+金融」、「國內產業+海外投資」結構布局。
目前來看,財信的布局已基本完善,但潛在風險依然不小。
須警惕德隆式操作再現
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把拆東牆補西牆的遊戲玩得淋漓盡致的是德隆系。
德隆最輝煌時期,宣稱控制了1200億元的資產,擁有500多家企業和30萬員工,涉足20多個領域,是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
但這個資本帝國終因激進融資擴張而覆滅。
吳曉波曾在《大敗局》寫到,當年的「德隆系」內,上市公司間存在大量嚴重的關聯交易現象。這些公司之間的互相擔保、資金輸送、重複質押等現象比比皆是。
為了融集儘可能多的資金,德隆控制了多家信託金融機構,同時在銀行、證券、金融租賃、保險、基金等多個領域,通過種種合法或更多非法的方式開展委託理財業務。
德隆曾長期開出12%~22%的年息,其融資成本之高,當時攪動金融行業,不僅衝擊監管,也失去行業底線。因此,這個遊戲從一開始就注定將是慘敗的命運。
雖然,財信的攤子不像德隆鋪的那麼大,但高質押、高息融資下,需要警惕德隆式操作再現。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豹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