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懸棺是怎樣「飛」上懸崖的(下)(圖)


木樁式懸棺將棺木懸挂在高高的懸崖上。
木樁式懸棺將棺木懸挂在高高的懸崖上。(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Stock) 

(續上文)

木樁式懸棺

就像古埃及的金字塔一樣,懸棺的發掘充滿了軼聞。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一位姓陳姓地方官為了探究當地僰人懸棺的奧秘,僱用兩名樵夫從絕壁上掀下兩具懸棺。其中一具運到一處學校供展覽考察研究之用。誰知道沒過多久,兩名樵夫都遭意外慘死,陳姓官員也遭到了很多詭異之事,暴病而亡。這件事慢慢傳開,學校裡一片恐慌。

第二年,一位賑災官員來到此地賑災,看了懸棺及棺木中遺骸,心中生出很多蹊蹺。他對校長說:「文王澤及枯骨,古人遺骸何當玩弄?請以禮瘞之」。懸棺遺骸歸葬後,這位官員心中難安,又寫了一篇誄文來:「霜淒淒兮露瀼瀼,風雨剝蝕兮日月迎將。翳何人兮骨骸堅強,胡不速朽兮戀此高崗。惡有報兮善有慶,毀棺露骸兮吾意淒惶。山之廣大兮地厚無疆,以為宅兆兮永此潛藏。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萬歲兮無厲無殃」。

懸棺葬工程艱險,耗資大,主要在貴族中盛行。懸棺是一種處置死者屍骨的特殊方式,對富有深厚文化涵的喪葬方法,至今存在著許多令今人費解的玄疑。一具冷冰冰的屍骨,一口沉甸甸的屍棺,如何會「飛」到那高高的懸崖上?懸棺如何安葬?

《稽神記》中載:「建州武夷山,或風雨之夕,聞人馬簫管之聲,及明,則有棺槨在懸崖之上。」南朝人顧野王把武夷山中的懸棺神仙的墓葬,號「地仙之宅」。當地的百姓也把懸棺之處稱為「仙人葬骨」之處,武夷山的一些洞穴因此就有了仙機洞、升真洞、換骨岩之類稱法。說懸棺是神仙所為自然不可深信,但這些說法流傳許久,足以說明懸棺葬法之奇。

中國學者曾採用絞車、滑輪等機械裝置,把一具重約一百五十公斤的「棺材」吊進了一個水面二十多米的懸崖洞中。時文聲稱,此舉「重現了二千多年前古人吊裝懸棺的壯觀場面」,從而「解開了中國懸棺這一千古之謎」。但是,由於脫離了距今千百年的時代和深厚的社會歷史背景,說古人採用絞車滑輪之類的技術實在難以令人信服。

清代許瓚認為,古人利用雨季水位抬高,用船載棺槨將運進預先選好的洞穴裡,等水位降低後,棺槨便留在了懸崖絕壁上。

有人參照東南亞古代居民安葬瓮棺的辦法,提出一種設想:依靠繩索、長梯之類的攀緣工具,將屍骸、板材、殉葬物品和制棺工具等一一包裹,借個人的力量運送到選定的洞穴中,然後現場制棺成殮並予安葬。

還有人根據在懸棺葬遺存的考察指出,古人可能通過架設棧道、升置懸棺的方式設置的懸棺。

無論種種推測如何,總存在著許多難以解決的疑問。惟有恢復到古人生存的環境、民族地區特有的人文風情,才可能最終解開懸棺到底如何安葬之謎。以今日之情竟推測古人之事,難免會有閉門造車、緣木求魚的困惑。

雖然種種疑惑難以釋解,由於三峽大壩的修建,昔日高不可攀的懸棺,如今隨著水位的增高臨近了遊船旁邊。

三峽懸棺

2003年,三峽大壩蓄水水位達到110米,高峽出平湖,曾經高高在上的懸棺,終於漸漸的接近了日益上漲的水平面。6月3日,「鳳凰1號」船隻載著工作人員,實地考察了一個面積只有幾平方米、重疊裝有兩副懸棺的山洞。工作人員用所帶器具對懸棺上下以及洞內洞外做了專業檢查後,把懸棺邊緣的灰塵腐木等作了清理。

在正式的考察研究之前,有人按當地習俗先在懸棺面前焚燒了紙錢,然後緊香為懸棺叩頭。隨即,有兩人拿出一塊紅布蓋在棺材上,將一挂鞭炮掛在船邊炸響。所有在場的人無不神情肅穆。這是當地與死人「打招呼」的儀式,當地人凡是要動死者的東西,一定得先經過這一儀式。

儀式過後,工作人員開始小心翼翼地起棺。他們將第一副懸棺的天平蓋起開,動到了船上。該棺木是雙層棺木,裡邊墊底木板厚約15厘米。該木板被起走後,用口袋在第一副棺材裡裝走半口袋不知名的東西,還將一長約50厘米的東西用報紙裹走。

開啟了第二副懸時,出現一根長約70厘米的神秘物,也被他們精心包裹帶走。據文物專家講,在第一口棺木中沒有發現文物,在第二口棺木中發現八件銅質矛,矛上有人頭像、銅葫蘆、長寳劍,寳劍上面還刻有文字。

每口棺木頭上都有兩個孔,專家介紹說是懸掛懸棺時用的。棺木兩邊尚有紅黑白色的花紋,是塗制的油漆剝離後的殘骸。

經過鑑定,專家人為懸棺系戰國時期安葬,距今約2000多年。懸棺內發現了青銅巴式矛、巴式戈、巴式柳葉劍、青銅刻刀、青銅鑿子、青銅洗盤、古劍飾、玉玨等數十件珍貴文物。三號棺內發掘的巴式柳葉劍可能就是相傳的「兵書寳劍」。

對懸棺發掘併進行系統的研究,在我國考古歷史上是罕見的。懸棺葬研究是一個綜合性課題,其中任何一個具體項目,幾乎都是懸案。一個個令人神往的「懸棺葬之謎」,或許會隨著人們研究的不斷深入而得到解決。



責任編輯:岳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