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雕像(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11月2日訊】法國的南特市博物館取消了蒙古歷史展覽,因為中國內蒙古方面居然不准使用成吉思汗這個名稱,甚至不准使用蒙古帝國這個名詞。那你想展覽什麼?展覽強制推行篡改了的歷史語言文化嗎?用中國的古代成語說:這叫指鹿為馬,掩耳盜鈴。
一幫馬屁文人御用學者出面為沒文化的習大大辯解,說這叫作民族融合。這就讓我們不得不說道說道,什麼叫民族融合,怎樣才能融合,民族平等和人人平等是什麼關係。
現代成功的民族融合,可以說以美國、歐洲和日本為代表。美國文化是英國文化嗎?街道名稱很多不是英語,明眼人都知來自拉丁語、德語和法語等。飲食文化就更複雜了,反倒沒什麼英國特色。這是強制使用英語的結果嗎?好像沒什麼關係。
日本是另一個成功的例證。一千多年來他們先是學習中國文化,後來又學習西方文化,但始終都使用日語,甚至把漢字變換成日語讀音。這妨礙了他們吸收先進文化,融合成現代日本文明嗎?沒有。
任何大的民族都是文化融合的結果,就連現在所說的少數民族也不例外。但這種融合併非強制的結果,而是在自願和有利的前提下,互相融合的結果。這種互利自願的結果才是最能被接受的結果,才能夠繼續下去。反之,強迫向一種語言文化融合的結果,大多數情況下不但不完美,而且往往不被接受。因為損害了一方或者多方的利益和尊嚴,牛不喝水強按頭,多半不會成功。
所謂的中華民族本身就是不斷融合的結果。三千年前所謂的華夏民族,從種族和民族來說,就是戎狄蠻夷文化的大融合。區別僅僅是他們實行了不同的政治體制,這才是所謂的華夷之別。漢語是秦國的語言還是楚國的語言呢?都不是。是各國語言文化的融合,所以才有那麼多的同音字,需要用聲調來區分。古代的聲調比現在多得多。
中國古代的融合方法比較合理。它把文字和語言分離開來,語言至今也不統一,大家保留了自己的方言,但並不妨礙文化的融合。在一個迅速統一的大國裡,這是最能被接受因此最有效的融合,當然也是最合理的融合。這說明強制語言融合根本就不重要,反而經常是引起反感和不成功的。
最不成功的要算日本佔領中國時,強制同化的政策–強制學日語,吃日餐,使用日本禮節。結果日本戰敗就什麼也沒剩下。倒是中國開始開放政策學習各國先進文化,讓日餐、西餐和英語開始成為時髦。甚至中國的小青年們學著日本人的崇洋媚外,也把頭髮染成黃色,假裝白種人。這是強制能做到的嗎?
其實現代的歐洲一改古代的征服和強制政策,和睦相處,互相學習。他們各自保留自己的語言文字,正在形成大歐洲文化和統一的共同體,順其自然但並不緩慢,大家都不反感才是最好的方式。而中國共產黨卻學習西方不成功的殖民主義文化,實行霸道的民族吞併政策。其失敗可以指日而待。
我既支持獨立也支持統一。獨立是在被壓迫和被損害的情況下的自然反應,這是美國獨立的理由。統一是在互相尊重和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的反應,歐洲正在逐步走向統一。蘇聯人把哈薩克人的名字都改成俄語,強迫他們數典忘祖,但是阻止了分裂嗎?美國說著變了味兒的英語,但保留了所有種族和民族的優秀文化,別人還哭著喊著要加入美國呢?孰優孰劣不是一目瞭然嗎?
来源:華夏文摘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