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只有1次提及消費,‘安全’一詞出現高達22次。(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10月3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近年來不斷發聲,表示以消費為主拉動經濟增長,不過,從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公報來看,只有1次提及‘消費’,而提及‘安全’一詞高達22次。
據中國官媒發布的會議公報,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尚未提到「十四五規劃」的具體經濟成長目標。至於「2035年遠景目標」,會議公報發布了模糊的目標: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再邁上新的大台階,人均GDP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等。
至於下一步中國經濟的發展,會議公報顯示,要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堅持擴大內需,培育完整內需體系。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是一次經濟為主題的會議,六千多字的會議公報中,和經濟密切相關的詞彙卻不多:提及‘消費’1次、‘經濟增長’2次、‘投資’3次、‘就業’3次、‘內需’4次……
而提及‘安全’達22次、‘創新’15次、‘開放’11次……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出現的詞彙頻率。(圖片來源:東吳證券研究所研報)
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這或反映出習近平心中的惶恐和想要做出一些改變意圖。
不過,對於「雙循環」、「內循環」、「擴大內需」這些模糊的目標來說,多位學者表示不樂觀。他們認為中國如果不積極改善對外關係,中國經濟的困境不會改變。
據《美國之音》10月30日報導,香港大學亞洲全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說:「中國的科技行業如果做到了百分之百內循環,那一天就是它的競爭力走到了谷底的一天。」
陳志武舉例稱,從宋代以來,中國就不曾在科技創新上當過主角。而中國在過去20年來所打造出的科技創新環境和火旺局面,就是因為受到了美國在資本上的鼓勵和技術上的扶持。不管是過去的蘇聯,或者是計畫經濟制度下的中國,百分之百自我循環就是創新和競爭力非常弱的時候。中國雖然有14億人口,但光靠國內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來打造科技實力是不夠的。
因此,陳志武認為,如果中國開始走內循環的路,就會把過去所積累的創新能量給壓制下去。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表示,如果在美中關係緩和的前提下,中國致力於解決內部經濟結構矛盾,還可以實現經濟的良性增長。但現在兩國關係面臨不確定性,內循環的規劃是不太具效果的。
並且北京當局對提振內需、刺激消費從而拉動經濟增長也是無能為力。
北京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會會長、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賀鏗對《路透社》表示,中國的核心經濟問題並未解決,關鍵問題是GDP分配結構失衡。宏觀經濟的根本問題是要調整這個結構,要適當地控制基本建設的規模,要讓居民收入增長更快一點。如果今年不發生疫情,明年經濟增速可能低於6%。這意味著,從2010年以來經濟持續下行並沒有得到改變。
賀鏗認為,1998年開始,中國每年最終消費率平均下降1.2個百分點。世界平均最終消費率是65%,1998年中國是62.9%,和世界平均數差不多,但2010年最終消費率降到45.5%,比世界平均數據低了將近20個百分點。
另外,2019年中國的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據恆大研究院的分析,中國人口出生人數可能持續下滑,2030年可能將降至1,100萬以下。但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卻急劇上升,2019年時的佔比已達12.6%,預計佔比將於2022年突破14%,意味著中國正式進入深度老齡化的社會。
人口趨勢凸顯了中國社會「未富先老」的深度問題,該研究指出,相較於美、日、韓老年人口佔比達12.6%時,這三國的人均GDP都在2.4萬美元以上,但中國同期的人均GDP卻只有1萬美元。這充分說明,中國老齡人口對「十四五」時期的內循環和擴大內需等戰略方針所構成的不利因素。
中國總理李克強也對媒體證實,中國有6億人口的月收入還不到1,000人民幣,在此前提下,讓人很難對中國的消費前景抱有樂觀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