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市長賀瑞普(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0年10月25日訊】布拉格市長和捷克參議院議長因為親臺灣並訪問臺北招致中國猛烈批評。但他們在當地卻擁有廣泛民意基礎,深受選民支持,顯示捷克社會仍然非常重視民主人權,不理睬來自北京的各種恐嚇。布拉格市長將作為志願者在醫院第一線救治疫情患者。參議院議長所在政黨更在他訪臺後所舉行的議會選舉中大獲全勝。
拉格市長當義工前線抗疫
來自海盜黨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市長賀瑞普因為其政治立場支持臺灣和同情流亡藏人聞名。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更在8月末和9月初親率一個近90人的龐大代表團訪問臺灣。賀瑞普當時同行。捷克政壇主要政治人物的這些舉動雖然引來了北京的強烈不滿,但絲毫沒有影響他們在選民中的支持度。
布拉格市長賀瑞普繼續推動他的親民行動。他在10月22日宣布,從27日開始,他將作為志願人員,在布拉格的一家醫院中在第一線幫助和救治新冠疫情患者。賀瑞普說,他將繼續履行市長職責,參加市政會議,志願者的工作將主要集中在晚間。
曾留學臺灣的賀瑞普學醫出身,他將在有經驗的醫生的指導下工作。他說,他期望這一舉動能帶動更多人投入志願人員行列去一線幫助疫情患者。他說,雖然布拉格市為第二波疫情的到來儲備了大量口罩等醫療物資,但隨著病患的增多,也會有醫務人員被傳染和減員。
捷克疫情形勢嚴峻 請求外來援助
歐洲各國目前都面臨第二波疫情衝擊,而捷克的疫情形勢尤其嚴峻。捷克目前已經實施在公共交通和公共場所必須戴口罩,以及其他應對疫情的措施。由於疫情傳播速度和感染人數增長幅度非常快,捷克很快將面臨醫務人員人手不足和醫療設備緊張局面。捷克官方已表示,捷克可能需要外來幫助對抗疫情,為此已向北約盟國和歐盟提出了請求
捷克總理表示,鄰國匈牙利將向捷克提供150臺人工呼吸機。捷克國防部長說,北約總部也決定從在捷克的倉庫中把所儲備的數十臺人工呼吸機提供給捷克政府。稍早前,歐盟決定向捷克提供60臺人工呼吸機。20多名美國軍醫也將抵達捷克提供幫助。中國在春季也曾向歐洲的義大利和塞爾維亞等國提供過醫療援助,並藉此宣傳。
原標題:不理睬北京臉色 捷克社會繼續珍視自由民主普世價值
議長訪臺後人氣提升 所在政黨選戰獲勝
參議院議長是僅次於總統的第二號捷克政治人物。這次訪問臺灣的參議院議長維特齊所在的捷克公民民主黨是捷克政壇主要大黨。屬於右翼的公民民主黨目前雖然在野,但過去曾多次執政。公民民主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在著名的捷克公民論壇的基礎上組建。公民論壇由已故的捷克前總統和持不同政見者哈維爾創建和領導,作為當時的重要政治力量,公民論壇在1989年捷克天鵝絨革命,推翻捷克共產黨政權和捷克的民主化過程中發揮了關鍵影響。
維特齊在臺灣表演講時說,他是臺灣人。維特齊訪臺後,公民民主黨和其他右翼反對黨在10月上旬的捷克參議院改選中大獲全勝。捷克參議院每兩年改選大約三分之一的參議員。維特齊目前已被當地許多政治評論人士列入了可能角逐捷克總統競選的候選人名單中。
以親北京和親莫斯科著稱的捷克現任總統澤曼的任期將在2023年結束。但捷克政壇和媒體都在討論澤曼可能由於身體原因提前卸任。
堅持基本原則 不為北京利誘所動
俄羅斯時事評論人士尼科里斯基說,雖然中國經常以經濟利益為誘惑,外加施壓,但捷克政壇堅持自由民主理念的政治人物仍然不為所動,這樣的人非常多。他說,捷克經歷過布拉格之春和天鵝絨革命,這些政治人物因此在基層都擁有廣泛的民意基礎,並受到選民們的鼎力支持。
尼科里斯基說,捷克社會長期關注西藏、臺灣等議題,並不為中國的經濟利益誘惑所動搖。
尼科里斯基:「很顯然,類似六四天安門、西藏、中國的宗教和人權狀況,政治迫害,還有其他議題等等對許多捷克人來說都是很原則性問題。他們不能因為某些利益而向北京讓步。另外,批評普京的俄羅斯僑民團體的勢力在捷克十分強大,而中國與普京政權的關係現在又非常密切,這就讓捷克社會的很多人在提到中共時立刻聯想到過去的蘇共。」
尼科里斯基說,捷克的獨特歷史和政治生態有別於沒有遭受過共產黨統治的其他歐盟國家。中國覺得只要與澤曼等個別政治人物搞好關係,就能在捷克獲得自己的利益,達到自己的目標,這種想法既不瞭解東歐和捷克,也過於天真簡單。
日益關注中俄安全威脅
捷克外長最近表態,支持一些西方國家批評中國在新疆侵犯維吾爾人利益。包括公民民主黨在內,來自捷克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幾十名右翼黨派議員幾天前發表聯名公開信,他們呼籲捷克政府內閣考慮國家安全,禁止中國和俄羅斯的公司參與捷克一家核電站的投投標。這一核電站建設項目總金額能達60億歐元,投標工作將在12月份啟動。
捷克安全機構最近兩年來經常提醒中國和俄羅斯對捷克安全構成的威脅。捷克國家安全和信息局首腦9月份表示,俄羅斯與中國經常通過釋放假信息,黑客攻擊,恐嚇等手段影響捷克地方政府。一家主要捷克媒體也在9月份發表調查報導說,位於深圳,與中國軍方關係密切的一家中國電信公司通過公開渠道收集許多捷克前高官,外交界人士,學術界精英,安全機構工作人員在社交媒體上的活動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