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化學系及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的團隊,研究發現RBC藥物在實驗室環境中可減輕染疫金黃敍利亞倉鼠的病徵,甚至降低病毒複製增生的機會,或成為潛在治療武肺的藥物(druggable target)。資料照(圖片來源:香港大學)
【看中國2020年10月12日訊】對於武漢肺炎病毒量高,但病徵輕微病人,醫學界一直未找到醫治良藥,據《蘋果日報》報導,香港大學化學系及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的團隊,研究發現了一種常用於治療幽門螺旋菌感染的藥物(Ranitidine Bismuth Citrate,RBC),該藥物在實驗室環境中可減輕染疫金黃敍利亞倉鼠的病徵,甚至降低中共病毒複製增生的機會,或成為潛在治療武肺的藥物(druggable target)。
袁國勇團隊表示,已知一些含鉍(bismuth)的藥物或相關成份,可抑制沙士病毒;因此團隊抽取6種相關成份做實驗,發現治療幽門螺旋菌感染的藥物,對於注射感染武肺病毒的金黃敍利亞倉鼠同樣有效,倉鼠2日後沒有再出現病徵。
研究又指,通常情況下受感染的倉鼠4日後體內病毒量達至最高,但同一實驗發現,接受RBC藥物的倉鼠,4日的檢測發現其鼻腔及胸腔的病毒均減少,這代表RBC與瑞德西韋一樣,可阻止武肺病毒在呼吸道增生。倉鼠在實驗室環境下,肺部感染也有所改善。
團隊表示,RBC或具有使酵素失效、干擾螺旋酶(helicase)的能力,因此這支抗細菌的藥物,也能對武漢肺炎病毒起作用,估計效果或超過瑞德西韋。目前RBC已是一種普遍使用藥物,或有機會成為另一支治療武肺的臨床藥物,但需更多研究數據支持。團隊的研究成果已在《Natuer Microbiology》發表。
擔心第四波疫情爆發 市民自我提高防護意識
另外,隨着源頭不明的本地個案再現香港,不少專家警告或有第四波武漢肺炎的爆發。但這無阻市民外出用餐的意慾。據《蘋果》報導,對此各大食肆均有採取相應措施,包括進入餐廳前測量體溫等。
黃店Red Object的負責人Jacob指,近日有源頭不明個案出現,餐廳亦採取相應措施,除了量度體溫外,還提供搓手液及消毒紙巾,而顧客也更注意衞生,有少部份會自備餐具。
有食客連小姐表示已經盡量減低外出次數,對於第四波的爆發自己感到擔心,在外就餐時,上菜後才會摘掉口罩,吃完馬上戴上。她指,家中有長者,故自己要格外小心,目前未有疫苗,政府防疫政策漏洞百出,也唯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連小姐友人林小姐表示,會提前調查食肆是否有確診者到訪,進食前會先用熱水消毒餐具,並會考慮自備餐具。
有市民表示擔心疫情,儘量周末才出門,平日上班會減少外出進餐次數。他亦擔心第四波疫情爆發,但除了做好個人防疫措施外,別無他法。
另一名市民表示,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已經減少外出次數,但經常留在家中也十分辛苦。他還表示,外出時自己會勤用消毒液,準備後備口罩,在外用餐時亦會相當警覺,如果旁邊有人沒有戴口罩,或咳嗽,自己會馬上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