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表明存在資金外流、外匯供不應求的現象。(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9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9月18日,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8月,銀行業結售匯逆差265億元人民幣。另外,中國外匯佔款連續7個月下降,均表明存在資金外流、外匯供不應求的現象。
9月18日,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8月,銀行業結匯11062億元人民幣,售匯11328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265億元人民幣;按美元計值,銀行結匯1596億美元,售匯1634億美元,結售匯逆差38億美元。
另據中國央行官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末央行口徑外匯佔款為211,684.91元人民幣,比上月末減少38.25億元。
2020年1月末,央行口徑外匯佔款比2019年12月增加57.17億元,此後逐月降低,截至8月末,已連續七個月下降。
根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截至8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646億美元,較7月末上升102億美元。早前多家媒體和分析機構表示,中國有2萬億都是外債,即實際上中國只擁有一萬億美元外匯儲備。
銀行業結售匯逆差和外匯佔款下降,均表明存在資金外流、外匯供不應求的現象。
附:名詞解釋和相關說明
國際收支是指中國居民與非居民間發生的一切經濟交易。
銀行結售匯:是指銀行為客戶及其自身辦理的結匯和售匯業務,包括遠期結售匯履約和期權行權數據,不包括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數據。銀行結售匯統計時點為人民幣與外匯兌換行為發生時。其中,結匯是指外匯所有者將外匯賣給外匯指定銀行,售匯是指外匯指定銀行將外匯賣給外匯使用者。結售匯差額是結匯與售匯的軋差數。銀行結售匯形成的差額將通過銀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買賣平盤,是引起中國外匯儲備變化的主要來源之一。
銀行結售匯不按居民與非居民交易的原則進行統計,且其僅包括銀行與客戶及其自身之間發生的本外幣買賣,即人民幣和外匯的兌換交易,不同於國際收支交易的統計範圍。
遠期結售匯簽約:是指銀行與客戶協商簽訂遠期結匯(售匯)合同,約定將來辦理結匯(售匯)的外匯幣種、金額、匯率和期限;到期外匯收入(支出)發生時,即按照遠期結匯(售匯)合同訂明的幣種、金額、匯率辦理結匯(售匯)。遠期結售匯業務使得企業可提前鎖定未來結匯或售匯的匯率,從而有效規避人民幣匯率變動的風險。銀行一般會通過銀行間外匯市場來對沖遠期結售匯業務形成的風險敞口。比如,當銀行簽訂的遠期結匯大於遠期售匯時,銀行一般會將同等金額的外匯提前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賣出,反之亦然。因而遠期結售匯也是影響中國外匯儲備變化的一個因素。
遠期結售匯平倉:是指客戶因真實需求背景發生變更、無法履行資金交割義務,對原交易反向平盤,了結部分或全部遠期頭寸的行為。
遠期結售匯展期:是指客戶因真實需求背景發生變更,調整原交易交割時間的行為。
本期末遠期結售匯累計未到期額:是指銀行與客戶簽訂的遠期結匯和售匯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餘額;差額是指未到期遠期結匯和售匯餘額之差。簽約額與累計未到期額之間的關係為:本期末遠期結售匯累計未到期額=上期末遠期結售匯累計未到期額+本期遠期結售匯簽約額-本期遠期結售匯履約額-本期遠期結售匯平倉額。
未到期期權Delta淨敞口:是指銀行對客戶辦理的期權業務在本期末累計未到期合約所隱含的即期匯率風險敞口。銀行為管理這部分風險敞口,在期權合約存續期間通常會在外匯市場進行對沖。
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內非銀行居民機構和個人(統稱非銀行部門)通過境內銀行與非居民機構和個人之間發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現鈔收付和銀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體包括:非銀行部門和非居民之間通過境內銀行發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匯和人民幣),以及非銀行部門和非居民之間通過境內銀行發生的境內收付款(暫不包括境內居民個人與境內非居民個人之間發生的人民幣收付款),統計時點為客戶在境內銀行辦理涉外收付款時。其中,銀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銀行部門通過境內銀行從非居民收入的款項,銀行代客對外支出是指非銀行部門通過境內銀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項。
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國際收支統計的組成部分,但其統計原則與國際收支採用的權責發生制原則不同,採用資金收付制原則,且其僅反映境內非銀行部門與非居民之間的資金流動狀況,不能反映實物交易和銀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統計範圍小於國際收支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