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複雜且「有壓力」。(圖片來源:STR/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9月11日訊】中國商務部9月10日表示,中國今年全年外貿形勢在政策效應持續釋放下「有支撐」,但全球因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國際市場需求大幅萎縮,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複雜且「有壓力」。
據《路透社》報導,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9月1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稱,今年發布了一系列穩外貿政策的措施,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國際市場需求局部回暖,國際部分主要經濟體8月的PMI指數均有所改善,對中國全年外貿形勢構成支撐。下一步將積極推動並擴大生活必需品等產品出口,全力支持企業抓訂單。
高峰還介紹,商務部將同有關部門,就數字貿易政策問題展開深入研究,設計政策框架和具體舉措,下一步繼續推進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工作,將數字貿易作為新一輪試點的重要內容。
報導稱,以美元計價,中國8月出口同比增長9.5%,連續第三個月正增長,並創下2019年3月以來的最高增速,這主要得益於全球經濟從疫情中逐漸復甦,帶動外需回暖,以及防疫物資相關需求的高速增長。
有分析認為,中國的出口增長主要來自於美國經濟的復甦。
野村國際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表示,中國8月出口增長是由某些特殊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個人防護裝備和居家產品出口激增,以及仍在遭受疫情重創的一些新興市場競爭對手的出口下降。
彭博經濟學家曲天石分析認為,從同比數據來看,出口成長主要反映了對美國和東盟的出口兩位數成長,對日本和歐盟的出口下降。從環比來看,除了美國以外,對所有主要貿易夥伴的出口都下降了。
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此前表示,中國外貿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難。受疫情影響,外貿行業面臨包括資金緊張、訂單下降、產業鏈和供應鏈風險上升等難題。疫情爆發初期,由於運輸不暢,外貿企業有訂單但無法出貨。之後企業復產,但疫情又從中國擴散到全球,導致海外訂單大量取消。
而國際需求的大幅萎縮,也意味著經濟「逆全球化」和供應鏈「去中國化」不斷地在對中國外貿產生影響。
有分析人士指出,未來全球供應鏈將分為兩大陣營,即製造業低成本國家與高科技國家分別組成的聯盟,並將採取措施在全球供應鏈中「去中國化」。
此外,中國進口低迷,仍凸顯內需不振。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認為,進口持續下降,表明企業經營困境沒有明顯改善,居民對收入預期欠佳,導致國內需求不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