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應對方式,決定孩子對於學習的熱情。(以下圖片來源皆為Adobestock)
「別扼殺孩子的好奇心!」大人的應對方式,決定孩子對於學習的熱情
●潑冷水的老師扼殺學生創造力
老師期待學生保持熱情與好奇心時,要如何示範「我是個願意學習新東西的人」?「老師」這份工作,很多程度上是「示範」,不是口說理論,由上而下的要學生吸收服從,「身教」就是教育的一種。「身教」並不是要求老師當一個品格道德至上的人,而是老師也應該是一個學習者。
當老師是一個學習者,學生才可能變成學習者,因此,老師「教導」學生如何學習的同時,也必須「身教」示範給學生看你是怎麼學習,你有沒有展現熱情與好奇心?老師該如何呈現熱情與好奇心,如何讓學生感受到老師自己也是個積極的學習者?
我的方法是「提問」,比如和學生同時看一部影片時,事後我會問學生:「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假如學生說:「沒有問題。」我會繼續反問:「我剛剛看到一個現象很奇怪,你們不覺得奇怪,那你們應該知道是怎麼回事,可不可以告訴我為什麼?」
老師可以透過「提問」示範「不疑處有疑」老師無法只是口頭講講「你們要有好奇心」,學生就能心生好奇。在學生面前展現「快速解」,很理所當然的一下子解決問題,學生就無法學習如何發現問題,怎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以前我的教學方式是先教理論,然後引導學生如何使用理論,但現在就不能這樣教學,邏輯必須跟過去相反,透過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來歸納出理論。老師不需要在學生面前展現自己是一個完美的人,或是呈現自己有多優秀,這時代更重要的是身教與示範,你希望在學生身上發生的事情,你要親身示範,而不只是空講道理而已。尤其我也觀察到,老師常責備學生「不可以亂講話」,或取笑學生。
以前的教學方式是先教理論,然後引導學生如何使用理論。
學生講話沒禮貌是一回事,但是「亂講話」又是另一種情境。也許你認為「亂講話」的背後,學生想傳達的想法有可能不正確,但是不是可以有耐心的仔細探究,為什麼學生會這樣想、這樣說?是不是可以讓他自己反思,這樣想、這樣說是正確還是不正確?引導他思考,而不是潑冷水,直接說:「不是這樣喔,應該是 …… 」老師直接給答案,學生就喪失思考的機會。好奇心是培養創造力的基本養分,常常潑冷水的大人,則會扼殺學生的好奇心。
老師要如何讓學生感到尊重,而不是制式化的相處?我覺得若能傾聽學生,讓他微小的好奇心逐漸茁壯,發展成創造力,他一定能感受到這與課本知識的傳遞不同,與補習班、才藝班,甚至與父母的相處更是不一樣。
●學生的尊重最可貴
在我們的文化中有著尊師重道的概念,尊重不只是來自外界給予,更重要的是,每天相處的學生是否敬佩老師、是否尊重老師。學生尊重老師,家長就會跟著尊敬、看重老師,廣大的家長便能提升社會對老師的尊重。
在我們的文化中有著尊師重道的概念。
二十一世紀,老師更不只是過去所稱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而是新時代協助學生成為開創者的領路人。在這個新時代中,老師的定位是什麼?尊重又如何取得呢?我覺得從很小的事情開始做起,可以讓學生自由依據主題或討論的問題發言,很多創造一開始就很瘋狂,讓學生天馬行空的自由發想,然後再幫助他收攏整件事,引導他自己分析,這個創意或點子可不可以做?可以做的話,要怎麼開始行動?如果不可行,是否要尋求新的路徑?
很多創意不要輕易夭折,可以讓學生儘量想出可執行的方式。也不要受限於社會可能沒聽過、無前例可循的理由,而讓學生無法行動。孩子對外在世界抱持多大的熱情,通常跟大人如何應對有關。老師是不是鼓勵孩子充滿熱情,或是允許他因為好奇而破壞東西?尊重、陪伴、聆聽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去理解他怎麼探究這個世界,讓他保持對生命的熱忱,而不是澆熄他的熱情與好奇心。
過去的老師形象已經不足以面對時代需要,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引導孩子們探索世界、理解世界與面對世界的人。老師已經到了建立新形象的時候,或許老師可以問自己:「對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嗎?」這幾年我進入學校,舉辦工作坊,陪伴老師重新思考,從教學現場的問題出發,反思老師在這份工作中的理想,分析與找出能解決問題與實現理想的路徑。
當社會給予現場老師更多的支持與陪伴,相信並支持他們進行改變,讓老師們重拾熱情、勇敢向前,成為豐富學生生命的人。我認為,點點滴滴為學生準備未來的同時,老師也正在改變自己的未來。
本文整理、節錄自藍偉瑩《教育,我相信你》一書,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由天下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