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賴清德抵達高雄活動現場後,先瞭解此次協助個案吳先生房屋修繕狀況,並擔任本日修繕志工,親自協助安裝鋁窗。(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0年9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副總統賴清德昨日赴高雄大樹區參與「做工行善團活動」後,他盼行善團能擴展至各縣市,幫助弱勢者過較安定生活;賴清德出席臺灣基進舉辦的《鬥政行・政治人才培訓營》,除以「用行動帶來希望」為題,跟青年分享從政經驗外,也在聆聽六組學員總統候選人的政見發表後,投票給提出「聯美、親歐、抗中」主張的「臺灣進步平權陣線黨」,並說與政府目前的主張最接近。
相關新聞報導如下:
臺灣防疫成功原因?賴清德:不信中國訊息
賴清德:超前部署讓臺灣防疫成功 國家認同度也提高
遭賴清德批評製造恐慌 馬英九:說實話觸痛政府內心
護照封面改版 賴清德:讓國際更清楚看見臺灣
維特齊:訪臺未違「一中」 賴清德:歷史會記住對世界貢獻
賴清德化身一日修繕志工 安裝鋁窗助弱勢
副總統賴清德(右)6日在高雄市長陳其邁(左)陪同下,出席高雄大樹區的「做工行善團活動」,兩人也親自協助安裝鋁窗,為弱勢朋友盡分心力。(圖片來源:中央社)
中央社報導,賴清德6日在臺南市副市長許育典、高雄市長陳其邁、立法委員邱議瑩等人的陪同下出席「做工行善團活動」。
賴清德在抵達後先了解此次協助的個案吳先生房屋修繕情形,並擔任一日修繕志工。賴清德與陳其邁也親自協助安裝鋁窗。
賴清德致詞時說,很高興這是第一件臺南及高雄市政府共同合作,在高雄大樹區幫助弱勢者修繕房屋,展現愛心。同時也感謝做工行善團活動獲得陳其邁的響應和支持。
賴清德表示,做工行善團現在除了在臺南、高雄、屏東之外,未來還會到雲林、嘉義推廣,期盼善舉能夠擴展到各個縣市,幫助每個縣市的弱勢者,讓他們能過著較安定生活。
陳其邁亦肯定工會志工長途跋涉及犧牲假日協助修繕,讓房屋的結構、空間規劃更為完善,他亦實地參加修繕工作,裝設鋁窗,為身障朋友家屋整建盡分心力。
陳其邁表示,臺南整合民間工會資源,並全力協助身障、低收,甚至有職災朋友修繕房屋,這種照護弱勢大愛是高雄學習典範。為落實關心弱勢、有效運用資源目標,高市府勞工局響應臺南經驗,並結合各個相關職業工會等志工夥伴來籌組高雄市「工會行善特攻隊」,並分成修繕、物資、服務大隊,希望透過大家協力,將愛傳出去,讓「有情有疼心ㄟ厝」在高雄落地生根及茁壯。
高雄市社會局說,這次臺南市做工行善團能傳愛至高雄,個案民眾是一位中風獨居的身心障礙朋友吳先生,他因中風失業倚賴身障生活補助,且住在父母留下的磚瓦古厝中,但古厝破損不堪,甚至是需要使用屋外流動廁所,相當不便。為了協助吳先生有個安全舒適的家,做工行善團從8月22日起就著手進行修繕工作,目前正在進行屋頂鐵厝鐵板施工、水電重新配置。
赴基進營隊分享經驗 賴清德曝政府主張:聯美、親歐、抗中
三立新聞網報導,臺灣基進一連在三天在澄清湖水漾會館,舉辦《鬥政行・政治人才培訓營》。賴清德昨日出席並以「用行動帶來希望」為題演講時說,民進黨跟臺灣基進的理念相近,不同的是臺灣基進仍在成長「轉大人」,是在野黨;至於民進黨已有30餘年,是執政黨,必須要為臺灣發展全面性思考。
賴清德表示,其實自己是非常欣賞臺灣基進,因臺灣基進說過:「我們不大,但我們堅定踏實。」這句話也能反映出臺灣的寫照,尤其是當高雄市罷免成功的過程,能更看出臺灣基進將此一精神發揚光大。
賴清德亦鼓勵年輕人參政,他認為從政有很多種方式,並非一定要站在第一線。他表示,站上第一線固然是直接從政,但位居第二線的學者專家提供政經各方面的意見,亦是從政的一種方式;第三線無論是各行各業,只要是關心政治之人,雖然比不上第一線的直接,卻都算是「從政」。
賴清德也引用學者馬克斯∙韋伯的名言「把政治當作志業,要有熱誠、要有責任、要有能力,洞察思辨的能力」為例,鼓勵年輕人對於政治要有熱誠,莫忘初衷,他也以總統蔡英文日前說過的「升官發財請走他路」來勉勵年輕人。由於人民對政治充滿期待,應該要堅守清廉、勤政、愛鄉土的理念,供大家參考。
賴清德還以大熱天穿著西裝為例說明熱忱,並強調從政要對社會及國家有責任,對政治人物而言最痛苦的,就是經常面對道德層次的考驗,如同蔡英文開放美豬美牛進口,願意承擔、敢去突破。
臺灣基進亦邀請賴清德聆聽現場六組「總統」候選人發表政見,並要他替學員的選舉競賽打分數。最後,賴清德將他的一票投給「臺灣進步平權陣線黨」,賴清德認為,該黨提出的「聯美、親歐、抗中」主張,跟目前政府的主張最為接近,同時是目前臺灣在全球局勢中要走的路線。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