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冷待全民檢測 不足一成人口預約 專家質疑成效(圖)


港府9月1日展開全民病毒檢測計劃,但被專家質疑成效,港人也反應冷淡。(圖片來源:香港政府新聞處)
港府9月1日展開全民病毒檢測計劃,但被專家質疑成效,港人也反應冷淡。(圖片來源:香港政府新聞處)

【看中國2020年9月2日訊】為應對中共病毒疫情,港府9月1日展開全民檢測計劃,但被專家質疑成效,港人也反應冷淡。截至2日早上,只有70多萬人透過網上登記參加,佔香港人口不足一成。政府專家顧問直言若最終只有百多萬人參加,病毒檢測將欠缺代表性。

由中央「支援」、港府力推的病毒全民自願檢測計劃,自上周六起接受市民網上預約登記參與,首階段為期7天。《蘋果日報》報導,至星期三(9月2日)早上8時,只有71.6萬人於網上登記參加,相等於香港約750萬人口的不足一成。

許樹昌:若僅百萬人參與欠代表性

政府專家顧問、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2日早上在電台節目直言,預約人數不算很多,若最終只有百多萬人參與全民檢測,未必有足夠代表性。他又透露有部份已預約的市民沒有出席檢測,建議當局可接受即場登記的市民入內抽樣,以及將某些較多人選擇的檢測中心延長服務一星期。

負責統籌計劃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在電台節目透露,前一天共有12.6萬人採樣。對於市民反應冷淡,他死撐稱計劃目的是檢測最多數目,並非達到某一個數目才算有效。他又繼續催谷參與人數,包括星期四起增加原本已經額滿的檢測中心名額,並考慮延長部份中心的檢測期。他又將全民檢測與旅遊掛鉤,稱越多人參與檢測,若只發現少量隱形患者,有助政府與外國商討「旅遊氣泡」安排,讓其它地區對香港旅客放心。

另外,全民檢測出現冒認登記的漏洞。當局至截至早上8時共收到101宗個案指個人資料被他人用作登記,當中52宗懷疑涉及盜用他人資料,已轉交警方跟進。

郭家麒斥檢測成鬧劇 政府反智

本身是醫生的公民黨郭家麒認為,檢測人數無論多少其實意義不大,因為港府封關不嚴,又無禁足令,市民測試後照樣四處流動,「即使700萬人做測試,過了7至14日後已經無意義」,因此全民檢測肯定是一場「大龍鳳」(鬧劇)。如今計劃可能只有100萬人參加,則更加無意義,但估計政府卻要每星期花費上億元開支,認為資源可以運用得更好。

郭家麒又質疑當局稱檢測有助市民外遊的說法有少許誤導成份,不少國家只會看入境人士在72小時內的病毒測結果,根本不會理會所謂「健康碼、健康鹿」。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則在疫情記者會透露,現時需排隊輪候進行檢測的情況並不嚴重,強調市民無必要天天進行檢測,全民檢測的作用只是在於找出「這一刻或這一段時間有無隱形患者」。

至於有檢測中心被發現處理廢物時保護措施粗疏,包括將醫療廢物當普通垃圾棄置。張竹君則回應指,即使是醫院普通病房或門診產生的廢物,若不是利器都只會被當作普通廢物,但這些垃圾也應該要包好,中心主管及承辦商也應跟從當局指引處理,當局會作出檢視。不過許樹昌則認為,檢測中心的手套和棉花棒由康文署負責處理,當作醫療廢物處理會較穩妥。

醫護工會斥林鄭敵視專家意見

另外,特首林鄭月娥連日來對質疑全民檢測計劃的醫生專家和醫護界口誅筆伐,更點名批評呼籲杯葛檢測的「醫管局員工陣線」。對於工會指應封關堵截病毒源頭,林鄭反駁稱香港已嚴格限制入境和整合關口,抵港的大部份是香港人,認為封關不應再是議題。

醫管局員工陣線副主席羅卓堯2日在電台節目強調,港府現有「國家隊」資源,不應推出沒有科學證據支持的計劃,而是應將資源用得其所,包括做好關口管制措施,以免重蹈覆轍。但政府及建制派卻多次扭曲「封關」的意思。羅卓堯批評政府遇到專業團體提出相反意見或改善建議,便會將有關團體標籤為「反中央」及「反政府」,以敵對態度應對,以政治凌駕專業及公共衞生。

羅卓堯重申,封關並非禁止貨物進入香港,也不是不准港人回港,而是要求所有回港人士都要接受強制隔離檢疫。他相信關口管制要做到滴水不漏,才能避免下一波疫情。

《蘋果日報》引述資料顯示,香港理工大學研究發現本地一宗印度海員及一宗英國機師個案,與第三波疫情80%本地個案的病毒基因完全吻合,因此推斷香港這一波疫情是持續有來自不同國家的輸入個案引起。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團隊上月發表的醫學研究,也發現有第三波疫情患者與菲律賓及哈薩克的輸入個案有關,認為大部份本地個案與同期輸入個案有更密切關連。



責任編輯:李家宏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