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畫像。(圖片來源:公有領域/維基百科)
東山再起,比喻隱退後再出來任要職,也比喻失勢後重新得勢。這個成語出自《晉書·謝安傳》。
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東晉政治家、名士,曾隱居東山。官至宰相,世稱謝東山、謝太傅、謝安石、謝相、謝公。
後世對於謝安的評價很高:謝安初與權臣週旋時,從不卑躬屈膝,不違背自己的準則卻能拒權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當政的時候,又處處以大局為重,不結黨營私,不僅調和了東晉內部矛盾,還於「淝水之戰」擊敗前秦並北伐奪回了大片領土;而到他北伐勝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時,還能激流勇退,不戀權位;因此被後世人視為良相的代表,「高潔」的典範。
魏晉時期名士們的生活方式被稱為「魏晉風流」或「魏晉風度」,就是很多名士瀟灑,清談和縱情山水,不喜歡做官。
謝安年輕時以清談知名,寄情山水,屢辭朝廷的任命,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與王羲之、許詢等遊山玩水,並教育謝家子弟。謝安年過四十,方才出山入仕。
謝安出身於名門世家,其父謝裒,官至太常。他在童年時,便神態沉著,思維敏捷,風度條暢,工於行書。謝安少年時,得到名士王濛及宰相王導的器重,已享有較高的聲譽。然而謝安並不想憑藉出身、名望去獵取高官厚祿。朝廷最初徵召謝安入司徒府,授任他佐著作郎之職,都被謝安以有病為藉口推辭了。
後來,拒絕應召的謝安乾脆隱居到會稽郡的東山,與王羲之、許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頻繁交遊,出門便捕魚打獵,回屋就吟詩作文,就是不願當官。
當時的揚州刺史庾冰仰慕謝安的名聲,幾次三番地命郡縣官吏督促逼迫,謝安不得已,勉強赴召。僅隔一個多月,他又辭職回到了會稽。
後來,朝廷又徵召他為尚書郎、琅玡王友,謝安一概推辭。吏部尚書範汪舉薦謝安為吏部郎,也被他寫信拒絕。有關官員上疏認為謝安被朝廷徵召,歷年不應,應該禁錮終身,謝安便放浪於東部的名勝之地。
謝安曾到臨安山,坐在石洞裡,面對深谷,悠然嘆道:「此般情致與伯夷有何區別!」又曾與名士孫綽等人泛舟大海,風起浪湧,眾人十分驚恐,謝安卻吟嘯自若。船夫因為謝安高興,照舊駕船漫遊。風浪轉大,謝安慢慢說:「如此大風我們將如何返回呢?」船夫聽從吩咐立即駕船返航。眾人無不欽佩謝安寬宏鎮定的氣度。
謝安雖然屢屢不願出山,但當時執政的會稽王司馬昱說:「安石(謝安字)既然能與人同樂,也必定能與人同憂,再徵召他,他肯定會應召。」當時,謝安的弟弟謝萬任西中郎將、豫州刺史,擔負守邊的重任。謝安雖然隱遁山林,但其名聲超過了謝萬,有任宰輔的聲望。他平素常常用禮節來教導子弟。
升平三年(359年),謝萬與北中郎將郗曇兵分兩路,北伐前燕。謝萬在北伐時不能撫慰將士,又誤認為敵軍抵達,導致手下士卒驚擾奔潰,謝萬也單騎狼狽逃還。不久後,謝萬被免為庶人。此事使謝氏的權勢受到了很大威脅。謝安揹負著家族的興衰,在各種力量的推動下,最終又被拉回到了官場,他當時已經四十多歲了。
由此可見,謝安的出仕是「被」出仕,是為了挽救衰落的家族,為了族人而不得已被迫出東山。謝安的志趣在山林、在修身養性,對政治不感興趣,因此在成就功業之後,他能急流勇退、毫不眷戀官位和手中的大權,甘願隱退。
升平四年(360年),謝安應徵西大將軍桓溫之邀擔任他帳下的司馬,謝安從新亭出發,百官都為他送行,御史中丞高崧對他開玩笑說:「足下屢次違背朝廷旨意,高臥東山,眾人常常議論說,謝安石不肯出山做官,將怎樣面對江東百姓!而今江東百姓將怎樣面對出山做官的謝安石呢!」
謝安出仕、離開東山做官,這就是成語「東山再起」的由來。
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堅率領著號稱百萬的大軍南下,志在吞滅東晉,統一天下。當時軍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可是謝安依舊弈棋自若,以征討大都督的身份負責軍事,並派謝石、謝玄、謝琰和桓伊等率兵八萬前去抵禦。東晉軍隊破苻堅大軍於淝水,創造了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因此,詩仙李白在安史之亂中有詩曰:「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詩人自比「東山再起」的謝安,抒寫自己出匡廬以佐王師之情。
當晉軍在淝水之戰中大敗前秦的捷報送到時,謝安正在與客人下棋。他看完捷報,便放在座位旁,不動聲色地繼續下棋。客人憋不住問他,謝安淡淡地說:「沒什麼,孩子們已經打敗敵人了。」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辭以後,謝安才抑制不住心頭的喜悅,舞躍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齒都碰斷了。這便是成語「小兒破賊」、「謝安折屐」的由來。
淝水之戰的巨大勝利,謝安的事先籌劃功不可沒。而且謝安從戰前的「圍棋賭墅」到戰後的「小兒輩大破賊」,自始至終一直採取極為冷靜的態度,對於穩定當時建康的人心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此次戰爭使謝安的聲望達到頂峰。謝安以總統諸軍之功,進拜太保。
謝安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謝安以其氣度寬宏鎮定而出名。他性情閑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樹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氣度。他治國以儒、道互補,作為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後世有專家學者讚譽謝安為「江左風流宰相」,又有讚其為「中國歷史上有雅量有膽識的大政治家」。
《晉書》中對謝安的評價極高,說謝安在朝堂之外是位隱逸山林、閒雲野鶴的世外高人,絲毫不眷戀人世間的權力、地位和名譽;但是一旦謝安在朝廷為官,能力挽狂瀾、保全江山社稷,在艱險時局中能穩定人心、扭轉危局。「文靖始居塵外,高謝人間,嘯詠山林,浮泛江海,當此之時,蕭然有陵霞之致。」「苻堅百萬之眾已瞰吳江,桓溫九五之心將移晉鼎,衣冠易慮,遠邇崩心。從容而杜姦謀,宴衎而清群寇,宸居獲太山之固,惟揚去累卵之危,斯為盛矣。」
謝安逝世之後,民間尊奉為神祇,尊為「護國廣惠靈應顯濟尊王」,或稱為「謝千歲」、「謝聖王」、「謝王公」、「謝府王公」、「謝府太傅」、「護國尊王」等,閩南語稱之為「王公祖」。唐代陳元光將軍率領官兵入漳州時,攜帶謝安之香火,並尊奉謝安為「廣惠王」。而廣惠王的信仰,也隨著漳州人到廈門、溫州、南洋、臺灣等地。
跟謝安有關的成語或典故有:東山再起、圍棋賭墅、新會蒲葵、雅人深致、一往奔詣、老翁可念、屋下架屋、一往情深、前倨後恭、小兒破賊、謝安折屐、洛下書生等等。
讀謝安的傳記令人深受啟發。鑒於篇幅,筆者無法在文中涵括謝安的一生事跡。有興趣的讀者可尋謝安的完整傳記閱讀,希望您能獲益。
資料來源:《晉書.謝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