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寡,越多越好運。(圖片來源:Adobestock)
現在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但對有些人而言,想讓生活更加有意義的方法,就是在行為上先學會捨,把不需要的東西扔掉。如此一來,看似越少的人生,才能得到更多。
有句話說:寡言養氣,寡事養神,寡思養精,寡欲養性。
因此人生過得越寡,生活反倒越有質量,也活得越有智慧。
寡言
楊修少年時即才華洋溢,他在投奔曹操後因為屢獻良策,深受曹操器重。只是由於自恃能猜透曹操,也經常口無遮攔。
相傳有次塞北進獻一盒酥,曹操在上面寫:一合酥。
楊修看了,便拿來想與眾人分食,旁人不敢,楊修說:「丞相寫一人一口酥,就是讓大家吃啊!」
如此往復,曹操終於無法忍受屢次越界的楊修,楊修最後也因為守不住自己的口,失去了性命。
言多必失,禍從口出。話多的人就像在走夜路,久了難免踩到坑窪。
老子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聰明的人總是少說話,會說話,話少而精。他們深知自己所說的話,代表了修養和智慧,所以句句斟酌、時時思量。
沉默是金。寡言是最靚的衣裝,也是境界極高的涵養。
寡事
網路上常可看見不少網友抱怨自己,一邊做公司項目之餘,一邊又做自己想做的事,只可惜都只是三分鐘熱度,最後不僅副業沒成績,公司項目也丟了,落得裡外不是人。
人生就像戰場,因此最好集中力量先做好一件事,走出一條路來。否則到頭來只是一場空。
《管子》提到:「寡事成功,謂之知用。」劉備就是這方面的典範。
他較之曹操、孫權相較之下,先天條件並不具備任何優勢,但之所以能夠三分天下,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於他的「寡事」。
劉備廣納天下賢才,用人不疑,交代給部下的事幾乎不會插手,給予他們充分的權力。他的一生只是做好知人善用這一件事,加上孔明等其他賢臣的輔佐,便成就霸業。
「心亡則忙」,許多人事事都做,卻事事做不好,最後只是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真正有智慧的人,知道輕重緩急,會專注必行之事,把事減少的結果,就能把事做好。
寡思
楊絳曾告誡當時的年輕人,他們的問題不在於讀書不多,而是想得太多。想得太多,只會給精神套上枷鎖,一路負重前行。
古代杞國有個人總擔心天會塌下來,因此整日吃睡不安。小說《鏡花緣》中也有個伯慮國,國民憂慮睡眠,怕一睡不起就此死去。
很多人看這兩類人會覺得十分可笑,但反思一下,又有多少人不是「杞人」、「伯慮人」呢?
做好眼前,活好當下,拋棄亂想,煩惱自消。想得多了,煩惱只會自動尋上門。未來是走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因此人應該寡思。
寡欲
王羲之的書法名傳千古,其中《蘭亭集序》被贊為「天下第一行書」。但他晚年「貪欲」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因為王羲之功成名就後,希望能「長生不老」,所以便開始大量服用當時盛行的五石散,結果英年早逝。
「嗜欲者,逐禍之馬也。」不當的欲望,將會以最快的速度,帶人奔向最深的谷底。欲望,是心靈上的毒素,積累多了,心很快就會生病垮掉。
學會寡欲,才能永保清心。
人生漫漫,懂得「寡」,才能不在世俗中迷失,也才能活得更加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