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許多食物與物質容易造成大腦的傷害。
日常生活中,大腦不僅深受食物過敏導致自體免疫反應所影響,而且科技愈進步,潛在危害也愈多。
開心吃吃吃喝喝的背後,潛藏健康大危機!
食物中的人工色素、阿斯巴甜、味精、裝潢或家具常見的甲醛,以及生活中不知不覺接觸到的重金屬……,都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分分秒秒影響大腦。
以下將列舉出我們生活環境中較常見傷害大腦的毒物、來源,以及引發身體產生的症狀。
1、人工色素
人工色素能引發兒童過動症、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緒障礙,並且影響兒童智力發展。
研究顯示,人工色素能引發兒童過動症、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緒障礙,並且影響兒童智力發展,原因在於人工色素會干擾大腦前額葉的發展。因此,飲食中應避免顏色過於鮮豔的糖果、飲料,以及加工食品。
2、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Aspartame)俗稱「代糖」,它是一種在全世界超過六千種商品中都能找到的常見人工甜味劑,特別是在無糖汽水產品中。阿斯巴甜在美國是消耗最多的人工甜味劑,並宣稱零卡路里,比糖更安全、健康。
阿斯巴甜是一種會刺激或是使腦細胞興奮致死的興奮性神經毒素,並且會導致腦的生理機能改變而消耗掉幫助調節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serotonin)。
超過九百筆公共研究揭露了阿斯巴甜的有害影響,偏頭痛是最常被通報的阿斯巴甜反應。
長期吃下這種甜味劑,將導致或使疾病惡化,像是哮喘、淋巴瘤和白血病、腦瘤和腦癌、腸躁症、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和癲癇等。
花生和堅果類食物是黃麴毒素高風險食物。
3、黃麴毒素
黃麴毒素(aflatoxin)也稱作黃麴黴素,它是一種有強烈生物毒性的化合物,常由於存放過久發黴產生,是目前為止最強的致癌物質,可直接侵害肝臟和神經系統。
國人經常食用的五榖類、花生、黃豆製品、堅果類食物、沙拉油、可可豆、黑胡椒、乳製品、豆類等等,是黃麴毒素高風險食物。
台灣亞熱帶型氣候濕度偏高,更容易造成食物發霉。因此,如何保持食物的乾燥保存和避免食用過期食物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4、味精
味精(monosadium glutamate,MSG)又稱為麩胺酸鈉,其中麩胺酸(glutamate),在大腦中屬於一種興奮性的神經傳導物質。
當大腦細胞受到頭部外傷、毒物攻擊或免疫系統引起的發炎反應而死亡後,就會釋放出大量的麩胺酸,周圍的神經細胞因受到麩胺酸包圍,導致過度受到刺激超過負荷而死亡,於是釋出更多的麩胺酸,影響更多周遭的腦神經細胞。
因此,當飲食中攝取了過多的味精將加速腦神經細胞的退化死亡。
日常生活用品傷腦不自知,宛如慢性中毒!
許多建築和裝潢材料均含有甲醛。(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1、甲醛
甲醛(formaldehyde)俗稱福馬林,它主要用於生產工業樹脂,甲醛是最常見的室內空氣汙染毒物,約有三千多種不同建築材料均含有甲醛。主要來源為纖維板、三夾板、隔音板、保麗龍等裝潢材料和木質地板、家具。
目前,甲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致癌和致畸型物質,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結腸癌、腦瘤、細胞核基因突變等。
尤其對嬰幼兒和孕婦危害更加嚴重,可導致懷孕期間胎兒停止生長發育,心腦發育不全,嚴重可導致胎兒畸形和流產等嚴重後果。
2、苯
苯(Benzene)是一種碳氫化合物,在常溫下為一種高度易燃,有香味的無色液體。它難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本身也可作為有機溶劑,同時苯有高的毒性,也是一種致癌物質。
長期吸入會侵害人的神經系統,急性中毒會產生神經痙孿甚至昏迷、死亡。在白血病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有苯及其有機制品接觸歷史。
日常生活中苯常見於二手菸、加油站汽油揮發、汽車排放廢氣、清潔劑、殺蟲劑、染料、膠水、木材燃燒的濃煙等等。
3、重金屬
日常生活中常接觸的重金屬包括汞、鈷、鎳、鎘、鉛、砷等等。重金屬在身體中能誘發抗體產生自體免疫反應,造成身體發炎,當血腦屏障被破壞後,也會直接攻擊大腦神經細胞系統。
常見的重金屬來源,包括:金屬器皿、金屬鍋、人體金屬植入物,以及人工關節、植牙、蛀牙病人補銀粉,甚至傳統日光燈、電池、油漆、殺蟲劑、除草劑等等。
4、氟化物
氟化物並不是自然存在,一般都是透過人工合成的。氟是一種對人體有毒性的物質。在飲水中或牙膏中添加氟,主要是想透過氟來殺死口腔中的細菌,雖然被宣稱可以降低蛀牙的發生率,但也有研究顯示並沒有顯著的效果。
目前大多數先進已開發國家飲水中,並沒有含氟,例如在歐洲只有三%的飲水中有加氟。
相對的,長期接觸氟化物會導致松果體的鈣化,直接影響大腦內分泌的調控。研究也顯示,飲用含氟水影響兒童智力發展、降低生育率、增加髖骨骨折風險。氟化物除了在飲用水中,許多抗生素藥物中也含有氟化物。
5、塑化劑
塑化劑是一種最常在我們生活中出現的環境荷爾蒙,能夠直接干擾人體荷爾蒙的平衡,對人體產生毒性反應,當血腦屏障被破壞時,塑化劑更能直接影響大腦,導致偏頭痛、嘔吐、暈眩等現象。
在台灣,塑化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例如:保鮮膜、手搖杯、塑膠吸管、保特瓶、塑膠袋、食品添加物、香水、髮膠、化妝品、油漆塗料等等。
本文由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腦癒力:最強大的大腦神經功能鍛鍊術》,作者:李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