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跡象表明,中國將發生糧食危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8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夏糧減收近千萬噸。8月13日,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表態通過立法等手段限制民眾餐飲浪費。多跡象表明,中國將發生糧食危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表態,認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8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表示,將透過多種立法、決定等形式,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做出具體明確規定。
據《新華社》報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一級巡視員張桂龍介紹稱,「將在具體立法工作中,在糧食生產、收購、儲存、運輸、加工、消費等各個環節強化管理,有效減少損失浪費;特別是在餐飲消費環節,積極倡導合理、健康的飲食文化,建立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長效機制。」
對此有民眾質疑,這是限制餐飲消費還是浪費?什麼標准算是浪費?
這不由得讓人感到糧食危機迫在眉睫,特別是夏糧減收的消息更是給人們敲響了警鐘。
8月12日,中國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罕見承認,以小麥為主的夏糧收購同比減少了近千萬噸,下降近20%。截至8月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4,285.7萬噸,同比減少938.3萬噸,其中:河北收購355.9萬噸,同比減少93.5萬噸;江蘇收購1,083.5萬噸,同比減少10.8萬噸;安徽收購592.9萬噸,同比減少222.4萬噸;山東收購661.4萬噸,同比減少54.4萬噸;河南收購912.4萬噸,同比減少538.8萬噸。
過去數月,中國主要農產地區發生大規模的洪災、蟲災等災害,農作物受嚴重破壞,但中國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兼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在8月12日的記者會上反而大膽預測,今年會是大豐收之年。「大水之年往往是豐收之年,晚稻收穫會豐收。為甚麼會豐收?水土條件好,土也肥了。通過我們這些救災措施,通過我們災後恢復重建,恢復加強種植管理,通過一些技術手段,我想今年糧食應該不會受到影響。」
8月13日,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河南學者唐光明認為,中國的糧食危機越來越近,這也讓官方擔憂,於是出臺各種相應措施:「河南是全國有名的糧食主產區,這樣一個農業大省,糧食不僅供給河南本省民眾,也供應全國。今年上半年疫情影響特別大,尤其是播種期、春耕期趕上封村、封路,後來又是大雨、水災,所以影響是很大的。」
據中國數字時代網站發表的一篇文章稱,5月底,作者瞭解到老家河南周口的小麥收割情況,普遍減產三至四成。不過,河南當地媒體仍然一片歡騰,宣布「夏糧豐收已成定局」。這樣的宣傳,既是一種思維定勢,也是「政治正確」,報導糧食減產,恐怕要上級批准才行。
文章說,虛報產量不可怕,減產也不可怕。但是,當減產的同時,又續報產量的時候,就非常可怕了。那麼,存不存在並沒有減產,而收購不上來的情況,也就是糧食還存在農民家裡?答案是否定的。其結論就是,中國的糧食收購過去20年完成得非常好,糧食大部分都集中在各種糧庫裡,農民手裡沒有餘糧了。
7月24日,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在吉林考察時強調,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綠色農業,「我十分關心糧食生產和安全。」
吉林松遼平原素有「黃金玉米帶」和「大豆之鄉」的美譽,是中國糧食主產區之一。
《新華社》7月22日報導稱,「吉林省的玉米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佳,平均容重700克以上、角質率80%以上、含油量比其他地區玉米平均高出0.3%、蛋白質含量平均高出0.5%......一項項權威檢測數據,直觀地展現了吉林玉米的品質。高澱粉玉米、高油玉米、糯玉米等專用玉米品質均優於國家標準,是食品、飼料和工業原料的優質選擇。」
中糧生化能源榆樹公司負責人表示,將玉米澱粉轉化為氨基青霉烷酸,該產品是青黴素、阿莫西林等藥品的原料。
並且玉米還涉及玉米油、玉米纖維飼料、玉米蛋白粉、生物天然氣、纖維素乙醇、乙醇產業鏈等。
同樣,大豆也涉及到很多用途,可以用來生產豆粕和荳油。豆粕可以用作生豬飼料、蛋禽、肉禽雞飼料、活牛等其他飼料以及大豆蛋白。荳油以及菜籽油、棕櫚油可用作食用油和工業用油。大豆卵磷脂在糖果食品工業、醫藥、造紙和制革的方面廣為應用。包括做成潤滑劑、建築材料、發泡材料等等。
習近平強調糧食生產和安全,不止是因為糧食危機,還涉及經濟多個領域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