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TR/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8月12日訊】中國南方今夏氾濫的水災再次引發外界對三峽大壩防洪能力的質疑。中國政府多年來宣揚大壩可以抵擋「萬年一遇」、「千年一遇」的大洪水。新華社就曾在2003年6月1日發表名為「三峽大壩固若金湯,可抵擋萬年一遇洪水」的文章。
但在今年的特大洪水肆虐數月之後,中國官媒《環球時報》表示,三峽水庫對於中下游地區暴雨造成的洪災調控能力有限。此外,包括《經濟日報》在內的一些中國媒體稱,三峽工程只是長江防洪系統的一部分,「並不是萬能的」。
三峽庫區的總庫容量為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量221.5億立方米,而三峽大壩上游全年來水有4500億立方米左右,三峽庫區的防洪庫容量不足上游來水總量的5%。自今年6月29日以來,三峽水庫多次開閘泄洪以緩解水位壓力。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傑出研究員邁克爾.奧斯林認為,單獨依靠三峽水庫難以應對嚴重的洪災,而其他小型水庫和防洪基礎設施的有效性也很難衡量。他說:「這些洪水是為了釋放大壩上的壓力,實際上他們必須允許人為控制的洪水。問題是,如果降雨像預測的那樣持續下去,如果上游的較舊、較小的水壩發生故障,那麼單獨依靠三峽工程就能控制一切嗎?還是他們其實必須釋放不受控制的洪水?那可能是災難性的。」
致力於研究中國長江洪水的美國阿拉巴馬大學地理學教授大衛.尚克曼也指出,三峽水庫無法應對今年這樣嚴重的洪災。他說:「三峽水庫的總防洪能力只是大壩下游和長江中部的總洪水量的一小部分。所以它可以容納部分洪水嗎?是的。但是像現在這樣的嚴重情況下,它無法起到有效的作用。」
此外,中國政府還被質疑故意淡化洪災的危害,這一點在對內宣傳和對外宣傳上都有體現。在廣西多地6月初遭遇強降雨,並出現內澇災害後,人民日報6月9日發布題為「廣西:夏日田園風光好」的推特,內容包括「近日,廣西柳州市融安縣連續出現強降雨天去,雨後天空放晴……桂北大地綠如翠玉,美如畫卷。」此外,新華社官方微信公眾號7月21日發布關於長江第2號洪水的推送,全文是一篇擬人化的「洪水」自述,稱「如果你們覺得‘1號洪水’比我厲害,那可就錯了,偷偷告訴你們,我才剛出門,三峽水庫入庫流量就快速上漲」,以及「我脾氣不是很好,稍不留神可能就會有山洪內澇。」由於引發大量網友的批評,該微信公眾號和多家轉載媒體很快將文章刪除。
對此,邁克爾.奧斯林表示,中國政府一直在洪災和三峽水庫的風險問題上缺乏透明度。他說:「我認為更大的問題是,他們是否對大壩的風險,以及三峽大壩上游較小水壩的風險,保持公開和透明的態度;是否採取了足夠的預防措施來疏散人員,並準備好了獲取農作物和電力的其他途徑。他們無法控制降雨,但可以做到的是在實際風險上更加開放和透明。」
伴隨著對三峽工程防洪能力的質疑,對大壩安全性和穩定性的擔憂也隨之而來。新華社7月18日罕見地承認,三峽大壩發生「位移、滲流、變形等」情形。報導沒有指明具體數據,但稱「在正常範圍內」。這一報導再次引發公眾對大壩崩塌的擔憂。中國官媒人民日報旗下的《中國經濟週刊》在回應時,引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家王浩的話說,三峽大壩「抗壓能力反而會在100年內水越泡越結實」;而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更表示,「假如原子彈直接命中大壩,其後果只是把大壩炸出一個大缺口」。
非政府組織太平洋研究所創始人彼得.格萊克是著名氣候科學家,曾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他在過去數十年內致力於水資源研究。對於中國專家的言論,格萊克表示質疑:「大壩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強大。大壩一旦修建就已經到位,而且你必須應對它的後果。我希望我們永遠不會看到大壩接受核彈測試。這是一個荒謬的說法,也是我們希望永遠不會看到的。大壩已經建起來了,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運行。但是我們現在開始拆除大型水壩,因為我們瞭解到它們對環境有多麼大的破壞。」
中國政府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22日,主汛期以來的洪澇災害造成4500多萬人次受災,142人死亡失蹤,320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近35萬間房屋倒塌或有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4354.8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160.5億元。
邁克爾.奧斯林認為,治洪失敗,甚至是大壩安全出現問題,將會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合理性造成致命一擊。他說:「這或許將是自文革以來中國共產黨面臨的最嚴峻考驗。這是一個他們有多麼公開和透明的問題,尤其是緊隨武漢新冠疫情之後,他們在多大程度上制定了應急計畫,以及集結該國其他地區和國外的支持還有援助的能力。黨和政府向全國保證大壩是安全的,如果大壩失敗了,所有上述問題都將是重大考驗。這可能是對中共執政以來合法性的最嚴重打擊,可能導致抗議活動和騷亂,因為大壩的失敗會導致嚴重的問題,嚴重的人文、農業和經濟問題,還要加上武漢爆發新冠疫情後的損失……但這是中共應該非常擔心的‘黑天鵝’,在人們眼中,這可能是中共合法性的最後致命一擊。」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三峽水庫8月中旬前還將迎來至少兩輪較強降雨過程,長江防汛形勢依然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