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不必完美,大略更勝謹慎。(圖片來源:Adobestock)
計畫不必完美,大略更勝謹慎
某家公司有A和B兩名主管。
A的性格非常謹慎,計畫一定要安排得滴水不漏、萬無一失。因此,A會盡可能蒐集大量的資訊,再安排縝密的計畫。
反觀B只要一想到什麼方案,就會先安排大略的計畫。B習慣先假設一個可行的方案,然後直接採取行動,哪怕缺乏根據或誤打誤撞也沒關係。這個時代需要的是後者那種「安排大略計畫」的主管。
比方說,要販賣某項新產品的時候,A跟部屬會討論商品符合哪個業界的需求。他們會評估風險,安排詳細的計畫,以免浪費寶貴的時間。
可是,實際採取行動以後才發現,他們詳細安排未來三個月的計畫,根本派不上用場。他們認為自家商品很符合某兩個業界的需求,各打了一百通電話,可惜只有兩、三家企業感興趣,銷售額更是掛零。
相對地,B一開始靠直覺鎖定三個業界,馬上列出電訪清單,每一個業界各打十通電話試水溫。結果,其中一個業界有三家企業很感興趣,B的團隊立刻全力搶攻該業界,又打了一百五十通電話,這次有三十家企業很感興趣,到頭來他們簽下十張訂單。
身為主管的人都講究邏輯思考,我看過不少主管一定要有依據才肯行動。
各位別誤會我的意思,我不是說理性思考不好。但不採取實際行動,想再多也有可能只是紙上談兵。
事實上,直覺並不是胡亂瞎猜。那是當事人利用過去的經驗,在瞬間下的判斷。
換句話說,直覺也有一定的依據,只是當事人通常沒發覺而已。
各位去跑業務的時候,應該也有類似的直覺經驗吧?有些人跟你相談甚歡,但你總覺得對方不會跟你簽約;也有人談起話來冷冰冰的,卻很有合作的機會。
直覺的判斷基準取決於過往累積的知識和經驗。(圖片來源:Adobestock)
老手的直覺比新人的更準確,原因就如同像我剛才說的,直覺的判斷基準取決於過往累積的知識和經驗。
二戰名將喬治.巴頓將軍說過一句名言「明天的完美計畫,比不上今天的好計畫」,這也說明了盡快行動的好處。
總之,先試跑一次PDCA(備註)循環式品管步驟,跑完以後再來安排計畫。這時候安排的計畫,會比最初的更精確。如此率先嘗試,用循環式品管步驟改善缺失,就能逐步邁向成功。
世界知名的棒球選手王貞治,打出了八百六十八支全壘打,被三振的次數更高達一千三百一十九次。他失敗的次數比誰都多,所以成功的定義不是完全沒有失敗,而是跨越失敗邁向成功。
很多人擔心失敗會被旁人取笑,請你具體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會面臨什麼樣的嘲弄。仔細思考你會發現,其實你根本想不出什麼被害情境,就算有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不然我們來思考失敗後蒙受的損失好了。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實際上的損失都沒有你想像的大。
如果一間公司只會獎勵維持現狀的主管,勇於挑戰的主管反而遭受處罰,那麼你該思考的是跳槽才對。部屬看到主管投鼠忌器,也不會嘗試任何挑戰。
照這種邏輯思考下來,各位都能擺脫謹慎安排計畫的思維了吧。
備註:指按照「Plan」(計畫)、「Do」(執行)、「Check」(查核)、「Action」(行動)四步驟循環,以提升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
本文整理、節錄自吉田幸弘《高效領導者的工作好習慣:真正的強勢管理,來自43個反直覺的關鍵原則》一書,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由采實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