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災難萌化是媒體之恥(組圖)

作者:典林同學 發表:2020-07-26 08: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將災難萌化是媒體之恥
6月起至今,經歷五輪暴雨,全國已有26省陷入水災困境,逾千萬人受災。(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看中国2020年7月26日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們的媒體,尤其是官方主流媒體,喜歡把包括災難在內的嚴肅事件用一種輕鬆、詼諧、擬人化、甚至「萌萌噠」的方式呈現出來。

這種情況近幾年尤甚。比如,就在昨天,新華社官方微信公眾號關於洪水2號的推送就很「萌萌噠」。

將災難萌化是媒體之恥
(網絡圖片)

將災難萌化是媒體之恥
(網絡圖片)

這篇短短的推送,實際上是一則關於長江2號洪水的純消息類報道。也許是為了達到吸引人眼球,或者試圖把一則本來枯燥無味的災難新聞報道變得更加親切動人、更有趣味性,新華社的小編把洪水擬人為一個脾氣暴躁、具有破壞性的小孩的形象:儘管「三峽水庫總不讓我出去玩」、「不過我可算跑出來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不久前有媒體竟然能發現暴雨後全城水漫金山的廣州之美的報道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南方無數人遭遇洪水之苦,而主流媒體卻又對這場洪災的深度、廣度以及無數個體命運的關注如此匱乏之際,這種萌化的報道方式尤其刺眼。

總之,讓無數人苦不堪言的洪水似乎也突然變得可愛了,就像我們身邊的一個有點調皮愛惹事的熊孩子。

推送後面的評論一片叫好,沒有一個人對洪災背後無數人的命運給予哪怕一絲絲同情和關注。

我也給小編留了言:「將災難萌化?這樣好嗎?設想一下:你好,我是地震,我是海嘯……那背後可是無盡的血和淚」。

當然,我這條評論是絕對不會出現在推送後面的。

2

如果仔細回顧一下這些年我們媒體的災難報道,這種萌化,或換言之,將人類的災難和不幸娛樂化的操作手法,並不是在進入社交媒體時代之後才有的。

在商業化的都市電視頻道和報紙媒體中,曾經反覆出現對跳樓自殺者、家庭不幸遭遇等社會性新聞的煽動性報道,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雖然還算不上是「人類的苦難」,但媒體「消費」不幸事件的做法所透露出的對他人痛苦的無情漠視,的確讓人震驚。

更有爭議性且必定會在中國媒體災難新聞報道史上留下一筆的早期案例,則是2004年央視對俄羅斯北奧塞梯別斯蘭市人質危機事件的報道。

當時節目組在新聞報道的同時,竟然在屏幕下方滾動播出有獎競猜信息,邀請觀眾猜測人質危機的死亡人數。此事引起輿論嘩然,甚至驚動了中央主管媒體事務的領導,最終相關責任人被免職,央視進行深刻檢討。

進入自媒體和社交媒體一統天下的時代後,以「標題黨、短平快、萌萌噠」為特徵的「微信體」成為網絡傳播的主導語言方式,並迅速改寫了主流媒體的表達風格。

那些追求深度、廣度、複雜性、嚴肅性和邏輯性的表達,在這個時代迅速失去了傳播力,取而代之的是能將包括災難在內的一切都轉化為「輕鬆可愛」之物的彈幕體和「網絡萌語」。災難新聞報道自身變成一場媒體災難的機率由此也大大增加。

從積極方面來說,這是主流話語向青年亞文化和「二次元」世界靠攏的表現,至少說明主流媒體試圖把飯圈文化與主流價值觀和輿論引導產生有機嫁接,有意識地挪用年輕一代的語言方式來贏取他們的好感和信任。

但一旦這種一味迎合的表達方式越過了界限,甚至到了沒有底線的時候,一個應當以公共利益和人性價值為底線的媒體就會徹底喪失自己應有的立場和社會關懷,由此產生的負面效應也將層出不窮,並對媒體自身的公信力和媒體背後的公權力的正當性造成無法估算的損害。

比如,央視頻APP在直播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的施工場景時,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竟然設置了所謂挖掘機天團打榜功能,並為每台挖掘機、工程設備都起了一個「萌萌噠」的名字:「嘔泥醬」、「叉醬」、「藍忘機」、「多爾袞」......

這一做法立刻引起了極大的爭議,打榜功能也在質疑聲中匆匆下線。

將災難萌化是媒體之恥
(網絡圖片)

負責這次直播的工作人員大概早就忘記了16年前那次央視人質報道事件的前車之鑒,也絕對忘記了一座醫院的背後是無數掙扎在生死邊緣的危重病人和無數與死神賽跑、與病毒鬥爭的人們。

就像新華社的小編忘記了滔滔洪水的背後是無數人的血和淚、無數家庭的損失、無數奮戰在抗洪一線的幹部、群眾和官兵無數個不眠的日和夜一樣。

媒體應當關注的是人,而不是機器,不是奇觀化的宏大場面。我們絕不能把正在遭受痛苦的人類手足簡化為統計數據、機器或任何物化的東西。人就是人,對人的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是現代新聞業最基本的道德核心與正當性基礎。

然而,在凡事皆可萌化者的眼中,沒有人,沒有生命,沒有沉重,只有輕飄飄的娛樂至死。任由這種萌化主義大行其道,是媒體的墮落,新聞人的失職。

當媒體面對的是一場涉及無數人性命攸關的重大危機或災難事件之時,絕不能將本來十分嚴肅、重大甚至危急的現實娛樂化為一場遊戲,絕不能對新聞表象背後無數人所遭受的苦難視而不見,更不能用一種冷血的、輕浮的、幼齒化的表達方式來淡化事件的嚴肅性和對人的命運的關切。

這是任何一個有尊嚴的、負責任的媒體都應當具備的基本底線。遺憾的是,隨着社交媒體的擴張和傳統專業媒體的萎縮,這種曾經被奉為新聞人基本素養的原則正在迅速逝去。

3

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後,有記者採訪北野武,將其與3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做比較,問日本對災難的控制會不會比中國做得更好。

北野武的回答是:「我認為在如此困難的時期中最重要的是『同理心』。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超過1萬,甚至超過2萬,這樣巨大的死亡和失蹤人數也會成為電視和報紙的頭條。但是,如果您將這場災難簡單視為『2萬人喪生的事件』,那麼您根本不會理解受害者。……只從數字上來對比,說似乎比死了8萬多人的中國四川大地震更好,這是對死者的褻瀆!人的性命(死亡)不該說是2萬分之一,或8萬分之一,它的意思是,有一個人死了這件事,發生了2萬次。」

無論何時,希望我們的媒體和任何有能力就災難事件對公眾發表言論的人們,永遠不要徹底喪失對他人痛苦的感受力,永遠恪守最起碼的人道主義精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微信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