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前副總統陳建仁表示,有真相才可能有真誠的懺悔、寬恕跟和解,也才可能避免威權時代重來。(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0年7月12日訊】中華民國前副總統陳建仁昨日分享自己在威權時代的政治啟蒙以及對轉型正義的看法。他表示,有真相才可能有真誠的懺悔、寬恕跟和解,也才可能避免威權時代重來,而多元的台灣社會才能共同迎向更好未來。
據《中央社》報導,陳建仁11日下午在蔡瑞月舞蹈研究社以台語演講,主題為「威權時代出生的孩子--談政治的啟蒙、實踐與展望」。同一空間中還有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舉行的「彼時影未來光—促轉會社會對話展」。
陳建仁的父親陳新安於1945年獲派任為旗山鎮鎮長,後來加入了國民黨,並於1954年當選了高雄縣長,是地方政治派系要角。陳建仁表示,他後來從政,受父親影響很深,但也因為親眼見證父親走過的政治路,所以對集權、一黨專政體制及「人治」文化有較深刻認識。
陳建仁1960年代就讀中學時期,陸續發生「雷震案」等政治迫害事件,而在「白色恐怖」大環境下,他發現了解真相並非易事,包含友人若有親戚「被失蹤」,也會對外宣稱親戚「出海去了」,但這個「出海」可能是被送到綠島,一如他的親戚、「新英文法」作者柯旗化。
陳建仁回憶,他一路就讀於建國中學、台灣大學,這兩個學校的學風相對較自由,讓他有機會接觸不同的言論,後來赴美國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公共衛生,當地的環境更讓他深刻體認到自由、民主的美好。
陳建仁在美國開始對台灣主體性有所認識,但他說,戒嚴之下台灣民眾獲取資訊嚴重受限,包含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陳文成事件,國外的媒體已有許多報導,留在台灣的親人卻所知很少。
陳建仁說,他在美國萌生幫台灣打拚的念頭,也認為自由與民主是「台灣應得的」。儘管曾經有「政治恐懼症」,他從父親的經歷也看到,從政可以令家鄉越來越好,而自由、民主並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需要很多人流血流汗去爭取。
關於轉型正義的意義,陳建仁強調說,有真相,才可能有真誠的懺悔、寬恕跟和解,也才可能避免威權時代重來;而組成多元的台灣社會需要真正相互理解跟和解,才能共同迎向更好未來。
責任編輯:許天樂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