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醫葉天士將養胃以喜為補,我們可以常喝粥健脾養胃。(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從飲食構成來看,中醫主張「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強調攝取食物的多樣性。因為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性味,能入不同的臟腑而各自發揮作用,原理是「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我們可以常喝粥健脾養胃。
食不在補 適口為珍
從人體的味覺感受來看,中醫養生治病主張「藥不在貴,對症則靈;食不在補,適口為珍」,清代名醫葉天士將其上升為「胃以喜為補」理論。
那麼,何謂「胃喜」?一般而言,適合人的口味,吃下去舒服的食物就是「胃喜」的食物,對人體有益;反之,則叫做「胃厭」。國外曾做過補鐵試驗,有兩組參加實驗的志願者,一組是來自瑞典的婦女,一組是來自泰國的婦女。她們在面對同一道泰國菜時,參與實驗的瑞典婦女都覺得味道太辣,而喜歡這道菜的泰國婦女則從中吸收到更多的鐵。
但「胃以喜為補」並不是說喜歡吃的東西吃進去就是進補,更不是鼓勵患者喜歡吃什麼就毫無顧忌的吃。因為中醫還有「若貪爽口而忘避忌,則疾病潛生」、「五穀不節,變成疾病」、「強與不消,復成疾病」的告誡。
為了健脾養胃,可以時常吃以下粥:
健脾養胃粥
1、扁豆山藥蓮子粥
材料:白扁豆15克、山藥15克、蓮子15克、粳米50克。
做法:以上4味加水共煮為粥。
功效:適用脾虛人群。山藥補肺脾腎,益氣生津,蓮子健脾補氣補心安神,兩者同用加強補脾胃,且對心腎有益。扁豆健脾化濕,防止滋補太過,滋生內濕。
2、蓮子芡實粥
材料:蓮子、芡實、大米。
做法:把蓮子、芡實、大米過水洗淨。把原料同時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一起溫火熬製。待開鍋後變小火,再熬一會兒。煮粥時水要多放一些,不要使粥過於稠。
功效:鎮靜神經,養心安神,有益於加快恢復體力,克服社交恐懼症。能健脾益氣養胃,補腎固精,適用於脾腎兩虛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形寒肢冷、腰膝酸軟。
3、南瓜胡蘿蔔小米粥
材料:小米、南瓜、胡蘿蔔。
做法:將南瓜去皮切小塊,胡蘿蔔洗淨切小塊。小米洗淨,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後轉小火。將南瓜塊和胡蘿蔔塊、小米放入鍋中,用小火一起熬煮即可。
功效:南瓜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然而小米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E,這道南瓜胡蘿蔔小米粥的營養成分非常全面。
4、紅薯粳米粥
材料:紅薯兩塊、粳米適量。
做法:粳米洗淨,加水入鍋熬煮,後放入塊狀紅薯熬熟即可。
功效:紅薯性味甘平,具有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之功效。與粳米熬粥有健脾養胃、益氣通乳、潤肺通便的功效。秋季常食此粥,還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減少皮下脂肪,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