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分幼兒的異位性皮膚炎,原因出自於食物。(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比起同輩看起來更矮小、蒼白的宇真,患有異位性皮膚炎。在開始吃副食品後,開始一點一點冒出疹子。因為異位性皮膚炎,媽媽帶著他到處跑醫院、在網路上搜尋資訊。聽說魚、肉等容易過敏不好,從孩子大概一歲開始,就不讓他吃動物性食品,以蔬食為主。一開始,宇真不太願意吃,讓媽媽十分傷心。媽媽用了很多方法,讓蔬食也能很美味,幸好現在的宇真吃得很開心。但是,即使媽媽在飲食上耗費了這麼多心思,宇真的異位性皮膚炎還是沒有好轉的跡象,令她十分難過。在醫院的建議下做了過敏檢查,血液檢查結果顯示,宇真沒有食物過敏,過敏原是家裡的各種塵蟎。血液檢查一併做的貧血檢查顯示,宇真有貧血的症狀。
有部分幼兒的異位性皮膚炎,原因出自於食物。依照醫師指示好好照顧,症狀卻沒有好轉,或是好轉了一陣子又突然變嚴重,就可能是食物過敏。因此未滿一歲的孩子,我建議餵母乳優於配方奶粉。若不方便餵母乳,則最好使用低致敏的配方奶粉。另外,副食品也必須要多加注意。
確實是有可能對食物過敏,但若是因此盲目地限制飲食是很危險的,可能會造成在成長期的孩子們營養攝取上出問題。滿兩歲前的小孩子,對蛋白、麵粉、牛奶、豆類等出現過敏反應的案例較多;較大的孩子則多半對青背魚類、甲殼類、花生、堅果類等出現過敏反應。然而若因為患有異位性皮膚炎,限制各種飲食,則可能造成營養所需無法充分攝取,使孩童成長出現問題。
別人會過敏的食物,我的孩子可能不會過敏。因此,與其不讓孩子吃一般來說可能會造成過敏的食物,不如正確地找出會引起孩子過敏的食物。有個能夠在家裡就能輕鬆找出過敏食物的方法,正是飲食紀錄。
紀錄方法是詳細地寫下每一餐所吃的食物、當日的皮膚狀況,以及搔癢的次數或情形。如果是累積一些後才寫,可能會有漏掉的部分,因此要每一餐做記錄。飲食紀錄不是寫一、兩天就能找出原因,至少要持續一、兩個月以上,
才能從孩子皮膚狀態的好壞,判斷出造成問題的飲食為何。若從飲食紀錄仍無法找出原因,可透過皮膚點刺測試、血液檢查,找出首要的過敏原因。
食物過敏原激發測試
如果找出了懷疑的食物,下一步就必須要確認該食物是否就是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因素。(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如果找出了懷疑的食物,下一步就必須要確認該食物是否就是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因素。確認的方法,首先是完全禁止食用懷疑的食物一至二周,觀察症狀。在這段期間內,要盡可能禁止外食,只吃在家料理的食物。如果外食、選擇市售的食物、吃點心的話,因為無法得知正確的食材成分,會妨礙找出過敏原。外食在料理的過程中可能會加入各種的食材,所以在這段期間,父母選擇能親眼確認的食物來餵孩子,是最重要的。
若在持續吃了一至二周,去除懷疑食物的飲食後,皮膚狀況變好,就可以開始試驗,吃下懷疑的食物,看看狀況是否有變糟。
若該食物真為導致過敏的原因,則在吃下後應會出現起疹子、嘔吐、搔癢⋯⋯等等的症狀。如上所述,可在家對孩子施行食物過敏原激發測試,就可找出真正引起孩子過敏的食物。這樣一來,就可得知平常應避免的食材,也可預防過敏發生。
一定要做血液檢查嗎?
有部分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血液檢查中發現,IgE的數值增加。這是血液裡的免疫球蛋白E,這項數值也是異位性皮膚炎診斷基準中的次要標準之一。既然為次要標準,就不是必要的檢查。然而IgE數值增加的患者,代表著他們因特定原因產生異位性皮膚炎的可能性高。另外,須注意也可能同時患有其他過敏疾病,例如,食物過敏、氣喘、鼻炎等。
血液檢查亦可檢查特異抗原。這項檢查的優點在於,服用過敏藥物時仍可以實施,孩童也可以接受檢查。但是血液檢查所檢查出的原因物質,尤其是食物類的,有許多不完全符合病患情況的案例,因此建議以血液檢查結果為參考,並進行食物過敏檢查。
本文由采實文化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我是過敏專科醫生,也是過敏兒媽媽》,作者:閔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