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馬戰車。(John Hill/wiki/CC BY-SA 3.0)
《六韜》是中國古代一部著名的兵書,意為六種祕密的戰術謀略,內容以姜太公與周文王、周武王問答的方式寫成,對後世兵學有重大影響,宋代將其列為《武經七書》之一。
戰車第五十八
武王問太公說:「戰車的作戰方法是怎樣的?」
太公答道:「步兵作戰貴在熟悉情況變化,戰車作戰貴在熟悉地形狀況,騎兵作戰貴在熟悉別道捷徑。車、步、騎都是作戰部隊,只是用法有所不同。戰車作戰有十種死地,也有八種有利的情況。」
武王問:「十死之地是哪些?」
太公答道:「可以前進而不能退回的,就是戰車的死地;逾越險阻、長途追逐敵人的,就是戰車的竭地;前面平坦易行,後面險阻難通的,就是戰車的困地;陷於險阻而難以出來的,就是戰車的絕地;毀塌積水的黏泥地帶,就是戰車的勞地;左面險阻有面平坦,還要向上爬坡的,就是戰車的逆地;盛草遍地,還要渡過深水的,就是戰車的拂地;戰車數量少,地形平坦,戰車與步兵又配合不當的,就是戰車的敗地;後面有溝渠,左面有深水,右面有高坡,就是戰車的壞地;晝夜大雨,連日不停,道路毀壞,前不能進,後不能退的,就是戰車的陷地。這十種地形都是戰車的死地。所以愚將由於不瞭解這十種死地的危害而失敗被擒,智將由於能避開這十種死地而取得勝利。」
武王問:「八種有利的情況是哪些?」
太公答道:「敵人的前後行陣尚未布定,就用戰車乘機攻破它;敵人旌旗紊亂,人馬不斷調動,就用戰車乘機攻破它;敵人士卒有的向前,有的退後,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就用戰車乘機攻破它;敵人陣勢不穩,士兵在前後相互觀望,就用戰車乘機攻破它;敵人前進則猶疑不定。後退時恐懼害怕,就用戰車乘機攻破它;敵人全軍突然驚亂,擠成一團,就用戰車乘機攻破它;敵人在平坦地形上與我交戰,至日暮時還未結束戰鬥,就用戰車乘機攻破它;敵人長途行軍,至大黑才宿營,三軍恐懼不安,就用戰車乘機攻破它。這八種情況都對戰車作戰有利。將帥知道了上述戰車作戰的十種死地和八種有利情況,即使敵人把我四面包圍,用千乘萬騎向我正面進攻,兩側突擊,我也能每戰心勝。」
武王說:「好啊!」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戰車奈何?太公曰: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三軍同名而異用也。凡車之戰,死地有十,勝地有八。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太公曰:往而無以還者,車之死地也。越絕險阻,乘敵遠行者,車之竭地也。前易後險者,車之困地也。陷之險阻而難出者,車之絕地也。圮下漸澤,黑土黏埴者,車之勞地也。左險右易,上陵仰阪者,車之逆地也。殷草橫畝,犯歷浚澤者,車之拂地也。車少地易,與步不敵者,車之敗地也,後有溝瀆,左有深水,右有峻阪者。車之壞地也。日夜霖雨,旬日不止,道路潰陷,前不能進,後不能解者,車之陷地也。此十者,車之死地也。故拙將之所以見擒,明將之所以能避也。武王曰:八勝之地奈何?太公曰:敵之前後,行陣未定,即陷之。旌旗擾亂,人馬數動,即陷之。士卒或前或後,或左或右,即陷之。陣不堅固,士卒前後相顧,即陷之。前往而疑,後往而怯,即陷之。三軍猝驚,皆薄而起,即陷之。戰於易地,暮不能解,即陷之。遠行而暮舍,三軍恐懼,即陷之。此八者,車之勝地也。將明於十害八勝,敵雖圍周,千乘萬騎,前驅旁馳,萬戰必勝。武王曰: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