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也是重要的經濟中心。(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20年5月28日訊】編註:黃奇帆曾任重慶市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新浪微博的「微博財經」官方賬號在2019年9月18日發布了一段時長4分36秒的視頻,他在視頻中談及香港的金融地位不可取代。有不少網友在下面留言評論,其中不少意見是稱讚黃奇帆「明白人」,不過也不乏嘲諷之音。比如一位網友就寫道:「看明白了:香港的不可替代性在於對全球資本家的統戰。」另一位則表示:「資本主義好,為什麼不走資本主義,還是說某些人為了私利不願意邁出這一步。」
這段視頻在推特上也被不少人轉載。有一位網友解讀認為,黃奇帆的話再說直白一點,就是「香港是自由港,香港的價值,就在於她是自由的!自由!」
下面是黃奇帆的演講內容:
香港是我們國家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也是重要的經濟中心,這是它的經濟地位。這個中心的地位跟同為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港口航運中心的北京、上海、深圳有什麼不同?就是一國兩制。在這個意義上,即使再過20年、30年,上海、深圳、青島或者其他城市的經濟總量哪怕是香港的2倍、3倍,甚至5倍,香港的地位照樣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不要因GDP超過了香港,就覺得好像香港可以被替代。
一國兩制對香港發展有利,對中國的發展也極其有利。中國再開放,也不會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但是,香港就是資本主義制度。在一國兩制下,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經濟中心、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深圳、上海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經濟中心、航運中心就開放的角度而言,二者既有相通之處,又有基礎性制度不同的地方。這也就是香港存在的意義,而不在於GDP。
再過10年、20年,中國國內的經濟體量大,經濟規模自然會超越香港。而香港只有700多萬人,自然無法和1億人口的省份或者幾千萬人口的中心城市相比。但是香港的主要功能不在於它的GDP本身有多大,它的意義就在於一國兩制下的金融、貿易、經濟中心,在於它是實施資本主義市場體系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經濟中心、航運中心,以及各種國際人才交互的中心。
40年來,香港引進外資的比例從來沒變過,每年中國引進外資的54%-55%來自於香港。中國從一開始的每年引進幾十億、幾百億美元,到後來基本穩定在每年一千多億美元。比如過去5年,我們引進了6,500億美元的外資。2006年,上海的經濟規模就開始超過香港;2016-2017年,深圳的經濟規模也超過了香港。在這種情況下,香港的外資比重是否會下降?去年,香港的比例還是54%。為什麼以前我們國家經濟規模很小的時候,香港佔外資的百分之五十幾,現在經濟規模已經大到100萬億了,香港佔外資的比例仍然沒太大變動?香港就是一個資本主義的金融中心、資本市場中心、經濟中心,全球資本可以利用香港這個跳板間接地進入了中國,所以這百分之五十幾的外資可以說是香港的,也可以說是全球的。
作為貿易中心的香港,這麼小的一個彈丸之地去年跟內地做了7,000億美元的貿易,超過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貿易總和。這個貿易需求並不是香港700萬人本身的內在需求,而是世界性質的轉口貿易、離岸貿易的一個中心。為什麼全世界都和香港做轉口、離岸貿易?因為全世界大部分是資本主義國家,是資本主義經濟體。我們國家看到了體制不同中的潛在優勢互補,而不是用深圳去取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