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兩會的會場。(圖片來源:Andrea Verdelli/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5月21日訊】延後兩個月的2020年中國「兩會」即將開幕。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對中國政治、經濟以及對外政策產生巨大影響,相關話題是否會被擺上議程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原定今年三月舉行的中國全國政協會議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經歷了兩個月的延期後,即將於5月21日在北京召開。作為為數不多能洞察中國政壇變化的窗口,中國在疫情陰霾未散的情況下,堅持舉行「兩會」的舉動釋放出了什麼樣的訊號?
「兩會」是習近平野心之舉?
在美國紐約的明鏡集團總裁何頻接受本臺記者採訪時說,中國國家習近平要求召開「兩會」不但是為了證明中國抗疫有功,還要展示他的絕對的權力。
「兩會本身毫無價值,只是一個很輕浮的政治動作。習近平發現他對武漢進行的誇張‘封城’做法,使得自己權力更加穩定,所以他要通過(開‘兩會’)這種冒險動作來展現他作為政治強人的態勢。」
延後兩個月的2020年中國「兩會」即將開幕。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對中國政治、經濟以及對外政策產生巨大影響,相關話題是否會被擺上議程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原定今年三月舉行的中國全國政協會議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經歷了兩個月的延期後,即將於5月21日在北京召開。作為為數不多能洞察中國政壇變化的窗口,中國在疫情陰霾未散的情況下,堅持舉行「兩會」的舉動釋放出了什麼樣的訊號?
「兩會」是習近平野心之舉?
在美國紐約的明鏡集團總裁何頻接受本臺記者採訪時說,中國國家習近平要求召開「兩會」不但是為了證明中國抗疫有功,還要展示他的絕對的權力。
「兩會本身毫無價值,只是一個很輕浮的政治動作。習近平發現他對武漢進行的誇張‘封城’做法,使得自己權力更加穩定,所以他要通過(開‘兩會’)這種冒險動作來展現他作為政治強人的態勢。」
怎麼都在談錢?
中國官方媒體日前報導,今年「兩會」看點包括「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因應外部環境」等,其中有近一半議題都與經濟相關,「如何改善中國經濟」似乎將成為今年會議的重頭戲。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年四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創下自1992年有記錄以來最低數值,同時也是首次出現季度增速為負值。隨後,中國國務院發布文件,提出要推進經濟等體制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路透社早前的報導曾引述專家分析,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可能會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降低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預期,並宣布五萬億至六萬億元人民幣的財政刺激措施。
不過,何頻對中國官方的《政府工作報告》沒有什麼期待。
「沒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地方,人事調整也沒有特別的想像。所有東西都是由各個部門、地方已經準備好的,而且經過內部討論,並不會真的有人大或政協進行討論。中國的政治就是處於一個非常僵硬的階段。」
中國經濟遭遇嚴重下滑「兩會」要粉飾太平?
美國民間機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認為:「今年的GDP不會像過去那麼好看,同時沒有辦法通過修改數據做得好看。我預測過中國今年的GDP是負增長16%,無論中國政府運用多大的購買了,數字不會比這個好,所以現在就說GDP不是測量一個經濟體是否繁榮的指標了。」
李恆青還提到,鑒於中國政府一直覺得國內生產總值數字靚麗,就有執政合法性,所以這個數字一直是政府追求的重要指標,導致過去四十多年裡,不管中國經濟實際上出現多少波動,國內生產總值數據總是穩固上漲。
「估計今年‘兩會’不會提出具體的GDP目標,只是會說要做更多的公共服務,甚至把全民脫貧都拿出來,所為粉飾太平的政績。」
西方追責中國外交政策是否會大轉彎?
兩會除了會關注新冠病毒疫情為中國政治和經濟帶來衝擊外,路透社的報導認為,兩會也將討論如何應對西方國家對中國政府發起的追責行動。那麼,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持續批評是否會改變中國的對外政策呢?
美國聖湯姆斯大學國際研究中心教授葉耀元告訴記者,相信官員們將重點討論如何更有效地改善中國因疫情而在國際上產生的負面形象。
「對於內部的說法應該不會提到國外對中國的負面觀感,而是琢磨如何進一步協助其他國家防疫。與此同時,運用大外宣的方式改變其他國家民眾對中國的負面態度,搭配外交部配套的防疫物資輸出。」
他還分析說,中國還是需要利用全球化市場來維持內部過剩的產能,因此目前不會試圖大幅度改變自己的國家定位,但依然可以藉此機會,爭取更多發展中國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