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長江存儲晶片生產不停工。(图片来源: Fotolia)
【看中国2020年3月19日讯】(看中國記者趙曉彤綜合報導)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是疫情最嚴重的地方,嚴格的「封城、封路」至今未解禁,但武漢長江存儲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卻一直未停工。由於中美貿易戰,中國晶片產業面臨困境。
日媒曝武漢長江存儲「封城」也未歇
自從武漢「封城」後,列車便不再停此地,不過消息人士向《日經新聞》披露,從2月開始,有一些「專列」開始停靠武漢,下車的人不是前往醫院,而是去一家叫做「長江存儲」的公司;據公開信息顯示,這間公司是有中國紫光集團和官方合資,是中國目前技術最先進的記憶體晶片公司之一。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表示,這些人都是從各地招來的工人,他們被要求上工後不許離開公司範圍,大部份人每天要工作10到12小時,並且政府特批,中國法律禁止加班超過36小時的規定,在這裡並不適用。北京當局冒著傳染的巨大風險也要讓這間工廠運作。
報導引述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學者卡普里(Alex Capri)指出,依賴外國技術,不能技術自主,是北京擴張地緣政治野心的「嚴峻阻礙」。
《每日經濟新聞》引述CINNO Research半導體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文得指,據行業數據,若月產量十萬片的存儲器製造廠停工,會造成月收入減少1.5∼2億美元左右,同時,停工也會給上遊設備廠商與材料供應商造成損失。
疫情之下 要「芯」不要命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長江存儲把2020年視為最關鍵之年,因為今年,該公司既想要在技術上突破96層3D NAND閃存,也想要推動64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的大規模量產。
報導引述長江存儲1月的說法,「停工停產不在其計劃之內」。
由此可見,疫情洶湧危及生命,這家企業也不願停下生產線和產線上的工人。
目前該公司正在加緊生產的產品,64層堆棧3D NAND快閃記憶體,正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筆記本、數據存儲設備、數據中心等,特點是可以在斷開電源的情況下進行數據存儲,並且可以給用戶提供更大容量的快閃記憶體。
由於目前該技術和產品被廣泛應用,擁有巨大的市場和利潤,所以各個科技大廠都在積極研發3D NAND。
據報導指,存儲晶元的市場規模約達2,000億美元,而NAND快閃記憶體佔存儲晶元約1/3的比例。目前,三星、東芝、西部數據、美光、SK海力士和英特爾掌控了99%的市場份額,而中國的廠商在技術上和市場上仍不具備和這些大廠競爭的能力。
巨額利益背後的知識產權問題
北京將半導體作為其所謂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關鍵支柱,斥資數十億美元鉅資,計劃在2025年,可以生產70%的半導體。但是,在過去兩年,隨著中美貿易戰升級,以及因中國盜竊知識產權行為,美國逐漸收緊對華技術出口,中國的晶片產業面臨自給自足的困境。
2019年12月彭博社的一篇報導援引官方統計數據說,過去三年來,中國從美國進口半導體、集成電路與晶元製造設備在急劇增加。在中美貿易戰期間,2019年8月從美國進口了價值約17億美元的晶元和相關設備,10月份的進口額也逼近這個水平。
除了大量進口,北京當局也同時加大對國內晶元產業的投資。2019年10月,北京當局成立了一項由國家支持的基金,該基金主要投資和扶植以清華紫光為龍頭的半導體存儲產業。
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對《每日經濟新聞》指出,採用新技術並不一定能規避所有競爭對手設計好的專利門檻。
在2018年11月,美國司法部曾起訴一間中國國企及一間台灣公司,指控其涉嫌竊取美國記憶體晶片製造企業美光科技的商業機密。
科技雜誌《尖端技術》(Extreme Tech)曾於2019年6月發表了一篇文章「中國晶片設計若無美國技術將無法達標」。該文作者傑爾‧赫魯斯卡指出,只要中國有購買美國半導體的途徑,他們就會購買美國產品,除非這些通道完全切斷,那就別無選擇,只能依靠中國自己的半導體設計專業知識,那樣,中國無疑會落後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