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建築不愧為中華文明的燦爛結晶。(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故宮始建於西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由明朝皇帝朱祿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有房屋9999間,黃色琉璃瓦屋頂,藍色護城河和紅色圍牆使它與外界隔開。
外朝為陽區,乙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主,前面有太和門,左右兩側分列文華、武英兩組宮殿。內延宮為陰區,進中路干清門,便是後三宮裡。分別為,乾清宮,坤寧宮,交泰宮。
故宮的布局
故宮布局的理念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過景運門、干清門、隆宗門的一條東西中軸線,將宮殿分為前後陰陽兩區,外朝屬陽區,其中太和殿的建築形式在封建社會後期是最為尊貴的,屬於「陽中之陽(太陽)」,保和殿位於前三殿最後,謂「陽中之陰(少陽)」,中和殿位於太和殿和保和殿中間,可謂「中陽(陽明),三大殿均有」和字,是寓意天地陰陽和諧,萬物有序,國泰民安。
慈寧宮所在區域是故宮的外西路,當年的太后宮區。慈寧宮是明朝嘉靖皇帝為其母蔣太后所建。歷時兩年建成,可惜蔣太后住了沒幾個月就去世了。此後這裡便成了太后宮,明朝後期幾位太后、太妃曾住於此。到了清代,慈寧宮出現了一幕有趣的景象,成了太后不敢住的太后宮。原來,清代最有影響的女性之一孝莊皇太后曾在慈寧宮居住至去世。此後的太后、太妃們都覺得自己的身份有點「壓」不住這座令人敬畏的太后宮。
故宮設計建造嚴格遵循「前朝、後市、左祖、右社」法則。所謂前朝,是指宮殿的前面是百官議政的朝堂;後市,是指皇宮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交易市場,以滿足宮廷生活的需要;左祖,指的是皇宮的左面,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廟;右社,指皇宮的右面,是皇帝祭祀土地神、穀物神的社稷壇。
故宮的建築都嚴格遵循對稱規則,沿一條南北走向的中軸線排列,而這條中軸線上的建築,更以故宮為重心,這些建築都坐北朝南,體現著皇帝的至尊。中軸兩端的建築陰陽對稱。中軸即是中央子午線,是規劃故宮全部宮殿及北京(樓盤)城的基準線。故宮內的朝政三大殿,即奉天殿、即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後改名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後寢三宮(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均位於中軸線上。其他宮殿若不建在中軸線上。也是嚴格按照對稱規則進行布局,分布在中軸線兩端。
故宮的陰陽五行格局
故宮的規劃與建築布局運用了五行學說的觀念。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世界觀和宇宙觀。男性為陽,女性為陰;方位的前為陽,後為陰;數字中的單數為陽,雙數為陰等等。在故宮,屬於陽性的帝王執政的朝廷放在前面,將皇帝、皇后生活的寢宮放在後方,這不僅適應使用功能方面的需要,也符合陰陽之說。
據說,故宮由當時的地理大師廖均卿規劃。廖均卿在奏章中自謂「世授揚師之術」,他設計的故宮定位、來龍把捉自然依照楊公之術。
北京故宮,西北乾龍由沱山至八達嶺至妙峰山,落脈香山,東北艮龍由霧靈山至懷柔山至盤山,落脈較遠。
乾龍和艮龍千里而來,共吐明珠,造就千年皇宮。子午立局,輔星水必爭酉位,來水在乾方,去水必在午方。故宮西北乾方有永定河,經引水渠流入北海、中海、南海,北海在故宮西北,中海在故宮正西,經南海晌午方流去。水流午向匯輔星酉水,正合子午坐向之格局。
故宮建築不愧為中華文明的燦爛結晶和中國風水文化的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