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有一名奇僧可以作出種種不可思議之奇事。(圖片說明:手繪插畫_志清/看中國)
南北朝劉宋朝代有一名奇僧叫杯渡。實際上他的真名實姓並不叫杯渡,但人們並不知道他的實際姓名,不過因為他常常憑藉一隻大的木杯渡河,所以人們都因此而稱他為杯渡禪師。
當初杯渡住在冀州,其行為舉止不拘細節,但有著超凡的神力,誰也不知他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他曾在北方寄宿在一戶人家中,這一家有一座金身佛像,杯渡拿到手後要帶著出走。主人發覺後便去追他。見他走得很慢,但是馬跑得再快也追不上他。
到了孟津河時,杯渡就把一隻木杯放在河水上,自己就坐在杯中過了河。杯渡坐在杯中時,用不著風帆與船槳之類,行駛起來卻輕快如飛,不大一會兒就到了對岸。到了京都後,他當時有四十多歲,穿得破破爛爛的,而且衣不蔽體。他在言談舉止中喜怒無常。
杯渡有時會鑿開冰後用冰水來洗澡,有時穿著草鞋爬山,或者赤著兩腳逛鬧市。他除了帶著那個蘆草囤子(一種用蘆草編製而成並用於盛食物的囤子)外,身上別無他物。他曾在延賢寺法意道人那裡居住過,法意把他安置在另外一間寺房內。
後來杯渡要去散步就到了江邊,跟船夫說自己要渡江。船夫不願意讓他上船,他只好又將雙腳放在木杯裡,顧盼自如地談笑風生,杯子自然地向前飄行,一直到對岸。
杯渡登岸之後向廣陵走去,路上遇到姓李的村舍,李家設了八關齋。杯渡過去並不認識李家,他進院之後直奔齋堂裡面坐下,把那個蘆草囤子放在院子中間。大家都因為杯渡形貌醜陋而都無恭敬之心。有幾個人見蘆草囤子擋道,打算將其移到牆腳下,但是好幾個人都拿不動它。
杯渡吃完飯之後,提起來就走,而且笑著說:「四天王李家!」這時有個僕人瞧見蘆草囤子裡有四個小孩,都是幾寸高,生得面目端正,衣服鮮艷潔淨。於是就追了出去,但不知到了何處。
第四天,李家人見他坐在西邊的蒙龍樹下,便客客氣氣地把他請到家裡,天天供給他好吃的。但杯渡不太講究戒規,喝酒吃肉,以至於率辛辣腥葷,都跟平常人沒有什麼區別。百姓將這些東西送給他,他願意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
沛郡人劉興伯是袞州刺史,派人邀請杯渡,杯渡帶著蘆草囤子就來了。劉興伯派遣的那個人仰著臉看,見杯渡比十多個人疊在一起還要高,劉興伯自己看時,則只看到一件破僧衣與一隻木杯。後來李家人又請他回去住了二十多天。
一天早上杯渡忽然說起,想要一件袈裟,並要他們中午時必須辦到。李家即令人趕緊操辦,到了中午也沒辦成。杯渡說要暫時出去一會兒,結果到了晚上也沒回來。但人們到處都聞到有一股奇異的香味,大家懷疑是因為杯渡的原因。人們四處尋找他,只見在北面山岩下面,他身上蓋著破袈裟,躺在那裡死了。
在他的頭前腳後以及背上,生著蓮花,極為鮮艷、芬芳。
但過了一個晚上後又枯萎了。村裡的人一起把他殯葬了。第三天,有人從北邊回來說,他看見杯渡背著蘆草囤子正往彭城走。大家去打開棺材一看,只見裡面有杯渡穿的那件破衣服。
杯渡到了彭城後,見到一個叫黃欣的百姓。黃欣這人虔誠地信奉佛教,他向杯渡行禮拜見,請他到了自己家裡。他家極窮,只有餬口的米飯而已,但杯渡吃起來很坦然,而且看上去很有滋味。
住了半年後,杯渡忽然對黃欣說:「你去找三十六隻蘆草囤子,我要使用。」黃欣答道:「我家裡能有十來只,又沒錢去買,恐怕弄不到這麼多。」杯渡說:「你只管去找一找,把家裡有的都拿出來。」黃欣便去到處搜拾,果然找到了三十六隻,都擺在院子裡。
數量雖然不少,只是大都破敗了。杯渡讓他挨個看一看,等到黃欣再看時,一個個全都變成了新的。杯渡將囤子一個個地封閉好,然後告訴黃欣去打開,便見裡面都裝滿了錢與綢緞,能值一百來萬。
一個懂行的人說,這是杯渡使用分身法到別地方化緣得來的,又轉手送給了黃欣。黃欣接受了這些東西後,將其都捐給了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