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9日,川普和習近平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商業領袖活動。
【看中國2020年1月3日訊】美國總統川普本星期早些時候說,他期待於1月15日在白宮與中國簽署美中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方面並沒有作出具體回應。相反,越來越多的分析人士指出,即便是兩國簽署了初步協議,這也只是給貿易戰降溫,並不會阻止貿易戰的繼續。第二階段的美中貿易戰將以進出口控制、投資限制和制裁為手段,而關稅可能成為未來美中貿易的永久特徵。
中國沒有回應簽署初步協議的時間和地點
在1月2日中國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在被問到中國是否會派代表團前往華盛頓簽署協議時,發言人耿爽不置可否,建議記者去問商務部。
美中兩國在12月13日宣布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此後雙方一直表示目前仍正在進行翻譯校對等必要程序。至於何時、何地簽署協議以及如何公布協議文本,至今並不明朗。不過,越來越多的觀察人士表示,他們並不看好初步協議。
有人說,這個協議太過「脆弱」,隨時可以崩盤;另有人說,這個協議沒有觸動美中貿易的根本問題,即中國對國企以及戰略性產業的大規模補貼;也有人說,這是一份「虛假協議」,對兩國貿易並無實質性改變,只是讓兩國領導人「看上去取得某種成就」,以便他們去影響各自在國內的基本盤。還有人說,協議即便簽署,只是給貿易戰降溫,並不能改變美中關係惡化的走向,貿易戰還會繼續。
第二階段貿易戰將以技術和投資限制為主
彼得.哈瑞爾(Peter.Harrell)新美國安全中心兼職高級研究員,專門研究經濟融合和國家安全。他12月27日在美國《外交政策》刊文稱,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可能標誌著中美貿易衝突第一章的結束,但是,即便中國履行了它在該協議下的承諾,該協議也並不意味著兩國之間更廣泛競爭的結束。
他說,相反,由於美中之間地緣政治對抗的力量以及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模式與美國經濟體系之間的差異太大,該協議將標誌著美中經濟競爭轉向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的競爭將以進出口控制、投資限制和制裁手段為特徵,而非關稅。
哈瑞爾說,過去兩年來,華盛頓一直在秘密地為這場競爭建立法律和監管架構。2018年,美國國會通過立法,加強對包括先進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出口控制,並加強對外國在美國投資的審查。2019年11月,美國政府和國會還採取措施,阻止美國公司在美國使用華為等中國電信網路公司生產的設備。在華盛頓,人們越來越多地討論對美中之間的商業和投資關係施加更多限制,比如限制聯邦僱員退休基金在中國的投資等。
科技較量首當其衝
美國針對中國採取限制措施最引人注目的例子就是一年來針對華為的一系列舉措。後來中國其他的科技公司,包括中興、海能達、海康威視、浙江大華以及位元組跳動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亞當.西格爾(Adam Segal)是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中國項目資深研究員和網路安全專家。他在2019年年底的一篇回顧文章中說,2020年,兩國將繼續限制科技交流。他說:「第一階段協議如果最終簽署的話,也不會影響這個趨勢。2020年,我們會看到,兩國在競爭全球影響力的同時將繼續限制科技交流。」
美奇金投資諮詢有限公司(J Capital Research)共同創辦人和研究部負責人楊思安(Anne Stevenson-Yang)不久前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美中之間真正的緊張所在,或者真正的大戲所在就是在技術領域。科技領域又回到了原點,無論是華為、中興、知識產權等等。」她說:「現在還沒有進入這種貿易關係的真正戰場。」
臺灣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邱達生(Darson Chiu)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美中科技戰事關哪個國家在今後幾十年能夠主導世界高科技發展,所以不會輕易結束。
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師廖群認為,除了科技戰之外,美中未來可能還會有金融戰和匯率戰。
關稅將成為美中貿易的永久特徵
雖然如此,美國塔夫茨大學弗萊徹外交與法律學院助理教授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在《外交政策雜誌》上撰文說,即便是兩國簽署初步協議,未來關稅很有可能成為美中貿易關係的永久特徵。
他解釋說,川普總統曾自稱「關稅人」,就算他未來不想再使用關稅手段,他也沒法回撤已經實施的大部分關稅。
他說:「如果川普在沒有贏得任何讓步,比如,讓北京進一步開放市場的前提下,進一步削減關稅,將面臨深深的尷尬。與此同時,北京已經忍受了貿易戰的經濟損失,並不願進一步屈服於川普。因此,期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做出新的讓步是不明智的。而且,兩國企業都瞭解到,關稅是昂貴的,但並不影響生存。」
米勒認為,川普之後的美國總統也不太可能取消關稅。他說,雖然美國未來的總統可以將關稅歸咎於川普,在沒有贏得中國讓步的情況下取消關稅,但這在「懷疑中國「時代是一個冒險的政治舉動。因此,關稅更有可能成為美中貿易關係的永久特徵。
他說,雖然這一事實不會導致美中一夜之間脫鉤。但是,隨著企業尋求在其他地方生產產品,關稅將阻止更深層次的貿易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