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玄宗深得任人之道,不自選近己之官
唐玄宗登上皇帝寳座後,對於大臣和資望較高的官員,非常尊重,尤其是姚崇和宋璟,備受禮遇,在便殿會見時,站起來迎接;離開時,要在走廊的欄干邊相送。對於二人的優寵,是其他大臣無法相比的。對於李林甫因宗室近屬,恩意雖然很厚,而禮節上,卻比較隨便。
姚崇任宰相,曾經就郎吏一類官吏的升降問題,向玄宗請示,玄宗看著殿宇不予理睬。姚崇再三談起此事,玄宗始終無所表示。姚崇非常惶恐,急急忙忙離開。高力士對玄宗說:「陛下剛剛繼承大業,宰臣請示的事情,陛下看也不看一眼,臣擔心宰臣,由此惶恐不安。」
玄宗回答說:「我既然讓姚崇管理國家行政,大事可以報告我,我與他一起決定;像郎官的設置,品次較低,姚崇一人可單獨決定,還要我過問嗎?」
姚崇到中書省,恰好高力士傳達事情,順便說到皇帝的上述意思。姚崇一邊推敲皇帝的意思,一邊暗自高興。朝廷的人聽了,都認為玄宗有作皇帝的大度量,深得任人之道:任由他人選賢,不自選近己之官。
(據唐李德裕《次柳氏舊聞》)
二、姚崇不私子過。皇帝深厭背義之人
魏知古是從小吏提拔上來的,他的提拔是因為姚崇的推薦,等到他倆同任中書門下三品官的時候,姚又看不起他。不久,魏知古兼吏部尚書負責東都洛陽選士,因為選士作官,要經過吏部尚書宋璟審查,魏知古心裏記掛著,要使他選的士,能被宋璟核准。當時,姚崇的兩個兒子,都在東都洛陽任官,恰巧魏知古到洛陽,他們憑著父親的面子,對於請託走後門的人,多有許諾。魏知古回朝後,將姚崇二子,替人求情的事,全部報告了玄宗。
過了幾天,玄宗召來姚祟,從容地問他:「你的兒子有才能嗎?都作什麼官?現在在哪裡?」
姚崇猜透了玄宗問話的用意,就回答說:「兩人都在東都任官,他們的為人,貪慾而不夠慎重,因此必定有事向魏知古求情,但我還沒有來得及查問此事。」
因為是宰相的兒子這樣胡來,玄宗原想重重地責備姚崇,聽了姚崇的回答,非常高興。又問:「你從哪裡聽到的?」姚崇答說:「魏知古官位很低的時候,由於我的推薦,官職逐漸提高,一至今日高官顯位。我兒子愚蠢,以為魏知古一定對我感恩報德,能夠容忍他那樣胡鬧,因此,必定有所請求。」
玄宗知道姚崇不為兒子護短,對於魏知古辜負姚崇的恩德,十分不滿,因而鄙視魏知古的背義忘恩!玄宗打算斥逐他。
姚祟為其(魏知古)求情,說:「我兒子無賴,干犯陛下法令,陛下特地寬諒他,實在是臣的大幸。而因為我的原故,又斥逐魏知古。海內大臣,必定會認為:陛下袒護我。這有損於陛下的崇高威望。」
玄宗思量了好久,才答應了他的請求,未斥逐魏知古。但在第二天,玄宗任命魏知古為工部尚書,罷免了他「同中書門下」(官職名)三品的職務,降了他一級。
(據唐代李德裕《次柳氏舊聞》)
三、縣令忍辱負重,清廉吉順
臨濟縣令李回的岳父姓張,曾任廬州長史,人稱張長史,已告老還鄉。因李回待他女兒不好,他要到臨濟縣辱罵他,卻誤去了全節縣,問門人說:「縣令在嗎?」守門的人回答說:「在。」
張長史就入至庭前,大罵全節縣令!縣令趙子余,不知原故,偷偷從門縫觀看,見一老頭,正在詬罵不止。因為縣衙門裡,當時,常有狐狸作怪,以為張長史是狐狸精.就秘察叫縣吏捆住,用鞭子打。張長史也沒有醒悟過來,罵得更厲害了。縣吏打得疲乏了,才問:「你是什麼人,為什麼在這裡辱罵?」張說明原委,全節縣令才知是一場誤會,把他安排在賓館,並給他療傷。張長史的僕人,晚上逃到臨濟縣,把此事告知李回縣令。李回大怒,派人吏數百,準備襲擊全節縣,來打縣令。全節縣令,閉門守之。
李回到郡裡告狀,太守召來全節縣令,並責備他,罰款二十萬,給張長史和解。李回把張長史(岳父)接到臨濟縣裡。張對李回為自己報了仇,心中很滿意,到底沒再說李回虧待他女兒的事,就回家了。
全節縣令趙子余,既挨了張某人的辱罵。又被上司批評,還罰款失錢。回到家中,又遭老婆笑罵!但他忍辱負重,自責深思己過。據說:他後下輩子,清廉吉順。
當地的人,把這當作笑話傳言。
(據唐代牛肅《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