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7月也曾報導說,林鄭提出辭職,但北京強迫她留下。(圖片來源:ANTHONY WALLACE/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10月24日訊】(看中國記者林中宇綜合報導)英媒《金融時報》昨天(23日)曝北京有意任命「臨時港首」替換林鄭月娥(林鄭),但中共外交部當天緊急「闢謠」。有香港學者稱,有關林鄭將遭撤換,可能是北京「某派勢力」的放風之作。
中共外交部23日下午舉行例行記者會,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有關北京計畫替換林鄭的報導時宣稱,這是「別有用心的政治謠言」。香港特首辦公室當天則表示,「不評論揣測報導」。
中共外宣《環球時報》也透過其推特賬號,以英文提到《金融時報》這篇報導是「別有用心的政治謠言」。
23日早些時候,《金融時報》援引匿名知情人士報導,北京正考慮用「臨時行政長官」取代林鄭,人選包括前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以及前香港財政司及政務司長唐英年。
消息還稱,如果習近平做出決定,就將於明年3月中共「兩會」前任命繼任者,以接續林鄭本應2022年結束的任期。
據港媒報導,陳德霖對此回應稱「不回應市場揣測」;唐英年則說這篇報導「純屬揣測」。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庭昨天也說,特首缺位時,應該要按照基本法第45條產生新的特首,並不存在「委任」臨時特首到2022年的做法,他認為如果《金融時報》報導屬實,是嚴重違反基本法。
當晚,港府下轄的官媒香港電臺引述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講師蔡子強分析,撤換林鄭可能代表「北京某方勢力」的想法。
蔡子強認為,如果北京任命臨時特首替代林鄭,而非由政務司長署任特首,這種做法違背現有憲制,會造成國際上的強烈反響。而中共領導人一直重申依照香港《基本法》辦事,因此不排除有關報導的部分內容有「混淆之處」。
但他認為,是否會出現英媒報導提及撤換特首的情況,變數很多。
自香港反逃犯條例修訂(反送中)運動爆發至今,特首林鄭的表現顯示,她只是中共當局的傀儡,身不由己。
《金融時報》7月曾報導說,林鄭提出辭職,但北京強迫她留下。香港和中共政府後來否認林鄭辭職。林鄭今年9月則在一次記者會上堅稱她從未向中央政府提出辭職,甚至沒有想過和中央政府討論辭職。
不過,路透社曾曝光林鄭在內部會談中的一段錄音,林鄭表示她如果可以選擇,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辭職並道歉。言下之意,她下臺與否,並不是由她自己決定。
香港民眾反送中遊行抗議,提出的五大訴求中有一條是要求林鄭月娥下臺,但終極訴求是落實真正的「雙普選」。
有關《金融時報》相關報導的真實性無從驗證。外界認為,中共向來是暗箱操作,在做出決定之前往往極力掩蓋。
據香港學者蔡子強前述分析,撤換林鄭消息,或代表「北京某方勢力的想法」。有海外中文媒體分析認為,就香港問題,中共高層意見早有分裂,或有人希望借放風左右政局。
香港歷來本身是中南海權鬥前哨戰之地。港澳系統現在就是江曾時代留下的系統,現屆中共中央港澳協調工作小組成員中,韓正、楊潔篪、張曉明和王志民均屬江澤民派系。近期除了親習的公安部長趙克志已任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副組長,出身政壇「閩系」的香港中聯辦副主任陳冬晉升為中聯辦黨組副書記,並躍升為排名第一的副主任,本身擔任港澳辦綜合司司長的向斌則升為黨組成員。這些動向都被認為是習近平在稀釋江派地盤,進而加大控制權。
另外,香港民眾示威持續數月期間,不時有消息說,各派政治老人在北戴河會議上對習近平主政之下香港搞成這樣都極度不滿,現在中共高層氣氛緊張。
資深政論家林保華曾撰文表示,香港亂局正是北京不同派系各自為政的反映。目前香港處在中共權力鬥爭的磨心。各派都希望對方犯錯而撈取好處,無法推測中共高層權力鬥爭會發展到何種地步,然而無論哪一派得勝,付出代價的都是香港。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