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國進民退」的弊病仍存。(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10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的民營企業對經濟的貢獻頗多,但多年來「國進民退」的弊病仍存,10月16日,中共黨報發文稱數百萬民營企業紛紛設立黨支部。另外,公私合營捲土重來的議論喧囂塵上。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10月16日引述中共中央組織部今年公布的《2018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說,「截止2018年年底,全國已有158.5萬家非公有制企業法人單位建立了黨組織,這說明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認識到黨建的重要性。」
數據顯示,中國的民營企業超過3,2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7,600萬戶,民營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以及90%以上的企業數量。
《人民日報》文章還提到福建省的南益集團、江蘇省的紅豆集團、北京的葉氏企業集團等。「位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前列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它們重視黨建工作」;「把黨員培養成高管、把高管培養成黨員的‘雙培’工程,有助於企業得到快速發展。」
另外,有政府背景的企業也在不斷加速收購民營企業的股份。《華爾街日報》10月1日的引用惠譽評級(Fitch Ratings)的數據報導,具有政府背景的買家今年以創記錄的速度收購民營企業。2019年1月至6月,政府支持的買家購買了47家上市民營企業的股份。去年全年此類交易為52筆。
《華爾街日報》還引用中國天風證券(TF Securities)1月份的數據表明瞭政府的介入力度,從去年十月起,地方政府和與政府有關的實體籌集了相當於一千億美元的資金,該資金可以用於購買股票、發放貸款等所有類型的交易。
據《自由亞洲電臺》10月16日報導,旅美中國媒體人士、中國時事評論人士謝選駿分析道:「中國現在這個趨勢是搞第二次公私合營,中國大公司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等的老闆全都被免職了。」
謝選駿還指出,中國現在針對民營企業的做法,與三、四十年代納粹德國搞國家資本主義時的許多做法非常相似:「中國現在完全回到毛澤東時代的那種公有制已經不可能了。中國目前的這種趨勢更與納粹德國所搞的國家資本主義的做法相似,民營企業名義上存在,但政府對它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9月20日,浙江省政府網站「浙江在線」發文稱,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將抽調100名官員,作為「政府事務代表」進駐阿里巴巴、吉利、娃哈哈等100家重點企業,負責政府和企業間的「溝通」,以服務於杭州新推出的所謂「新製造業計畫」。
文章還說,這100家重點企業只是派駐官員的「第一批」,似乎預示未來所有民營企業都將有政府人員進駐。
以上信息引發公私合營再次上演的熱議,網評認為成立黨支部還不夠,現在直接派人插手民營企業了。
推特上有分析文章表示,杭州市將派遣「政府事務代表」進駐阿里巴巴、娃哈哈等中國著名100家民營企業,其真正目的:1、把民營企業的經營和財務完全管控起來,不留死角;2、不讓民營企業家有資金出逃的機會;3、讓這些民營企業向政府繳納更多稅款;4、為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合營及最終消滅民營企業創造條件。
還有學者指出,國有企業「吃掉」民營企業後,可能會沿襲國有企業效率低下的管理模式,削弱中國經濟的活力。
中國(深圳)發展研究院院長樊綱在2018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在國有資本相對強勢的情況下,一個令人擔心的現象是國有企業收購民營企業股權後將原有的管理方式引入民營企業,不利於民營經濟的活力。」
數據顯示,中國的國有企業的利潤實現了顯著增長,而作為經濟支柱的民營企業卻陷入了萎縮之中,中國經濟整體上呈現「國進民退,外企撤離」的衰退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