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賺了A股一半的利潤。(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9月3日訊】半年報在8月底披露完畢了,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23.51萬億元,同比增長9.32%;實現淨利潤2.14萬億元,同比增長6.5%。而這其中,金融行業的淨利潤佔了一半多,達到了1.14萬億元,而在金融行業當中,四大銀行又佔了一半,工農中建都是千億以上的利潤,加在一起利潤超過了5500億。而且最要命的一點是,這還只是銀行們的正常水平。從四大銀行的中報來看,也就是增長5-6%,並不很顯眼。
其實熟悉A股投資的人都知道,這已經成為常態了,每次披露財報大家都不免感慨一下,金融賺的太多了,而且也基本都是這個格局,金融賺了A股一半的利潤,四大銀行賺了金融一半的利潤。其他的行業和那幾千家公司,只能去賺那剩下的一半利潤。除了工業之外,其他的行業,甚至一個行業加在一起,還沒有工行一家企業賺的多。
這其實就是中國經濟中的最大問題,金融一家獨大,本來應該是經濟助推器的金融行業已經喧賓奪主,成了壓榨經濟的力量。無論從市值還是從利潤來看,我們A股中的金融佔比實在是太高了,都已經超過了50%,而相反在美國這種成熟市場上,金融的佔比只有四分之一,信息技術和可選消費也具備相當的規模。
當然有人會說,A股結構問題有些失真,不太能反應中國經濟的全貌,因為騰訊阿里,美團京東,拼多多,百度這些信息技術企業都不在A股上市,還有華為根本就不上市,如果把這些潛在的中國公司的利潤加在一起,金融行業的比重就沒那麼大了。這確實是實話,我們最賺錢的企業,都不在國內上市,這確實讓我們看起來顯得金融一家獨大。但是反過來說,也確實證明,A股的孵化能力出了問題,金融產生了一定的擠出效應,在國內金融太強勢,資本市場對於信息技術產業不夠友好,所以讓這些偉大的企業都遠走美國,或者香港,為其他的市場投資者貢獻利潤,創造市值。
這也是我們該反思的地方,為什麼優秀的網際網路公司,和信息技術產業公司,在國內市場孵化就這麼難?國內外市場一對比,顯然不是我們的創新問題,而恰恰出在了資本市場和國內的政策上。有銀行這種躺著賺大錢的行業存在,資本就很難流向風險更高的創投行業。
所以,都說經濟不好,大家看看銀行的利潤,就知道為什麼經濟不好了,因為銀行太賺錢了,實體經濟就必然缺錢,銀行的模式就是賺價差的模式,低息收儲,然後高息放貸,現如今存款利率是固定的,所以他要想多賺錢,就必然去用更高的利息放貸,這樣勢必壓縮企業利潤。最終導致其他企業利潤不佳。而銀行是盆滿缽滿。
有人說銀行又不是慈善機構,憑什麼就不能賺錢,這話沒錯,銀行也有自己的利益考慮,但是別忘了在我們這銀行並不是充分競爭,而是嚴格的牌照管理和政策管理,所以幾乎整齊劃一。市場競爭更多的體現在拉存款上。往外放貸款,則並不怎麼主動創新。你家企業要是借錢困難,那麼在哪個銀行借錢都很困難。
其實央行的舉措,也說明瞭這一點,最近我們的LPR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說白了就是非對稱降息,存款利率不動,貸款利率下降,這就是主動在壓縮銀行的利潤了,未來肯定還會通過MLF中期借款便利進一步的引導市場利率下行,從央行端的借錢成本下降,但是儲蓄成本未變,銀行的資金成本下降有限,而放貸收益下降更多,再加上房地產額度不斷受限,讓這種安全風險低,躺著就能賺錢的生意無以為繼。
這就是逼著銀行們,去涉足更高風險的企業貸款。錢就是這樣,你都放出來了,系統性風險反而就低了。如果每家銀行都收縮企業貸款,只放房貸,對企業還不停的抽貸,那麼很多好企業也能被銀行給抽黃了。最終本來不該發生的風險,也發生了。這種風險是流動性引發的,或者乾脆說就是銀行引發的。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避免這種事情發生。銀行如果利潤不下去,那麼經濟就談不上振興。或者說要想讓經濟過上好日子,就得打破銀行的好日子。
很多投資者現在都想投資銀行,說銀行估值低,很多銀行都跌破了0.7倍PB,資產打了7折,市盈率只有5倍,其實這也是對資本市場,對經濟信心不足的體現,只有不太相信股市會漲的時候,才會去考慮銀行,因為有低估值,有保底的分紅。分紅甚至比銀行存款利率還高。
這種思考都沒問題,銀行現在的估值也基本具備吸引力,但是未來,銀行的日子可能不會像以前那麼舒服了,現在金融改革不斷推進,就是在改變銀行躺著賺錢的舒服日子,也是為了把銀行的利潤,盡量往外分,只有銀行讓利出去,全社會的經濟才能活起來。從這個意義來說,銀行可能是未來10年比較安全的資產,但絕不會是好資產。金融地產的時代基本結束了,而最好的股票,一定是最代表時代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