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19年8月6日訊】移民海外,有苦有甜。最近一名移民加拿大10年的華人朋友,在溫哥華麗晶廣場遇見了十年前剛落地加拿大X省時的一位合租的室友,讓他不由自主的想起當年在華人群租房裡看到「百味人生」,忍不住寫下下文(文章作者名字不詳),慨嘆:「彷彿睡夢一場的功夫,十年已逝。那些年在群租屋遇到的人們,也各自散落天涯。他們經歷的苦樂悲歡,是我們看到的人情冷暖。不知他們現在在何處,過得好不好……」
文章內容大致如下:
轉眼間,來到加拿大已經第十個年頭。前些日子,在麗晶廣場遇見了十年前剛落地加拿大X省時一位合租的室友。
彼時,我們還都是留學生,不約而同為勤工儉學住進了一個華人房東的群租屋。如今,我們已經帶著各自的家眷,從人煙稀少的X省輾轉到溫哥華安家生根。
認出對方後,我們十分驚喜,坐下來聊起那段群租屋時光,那些每天同在一個屋檐下形形色色租客們,回憶霎時間翻江倒海......
廣東母子
廣東母子是我在群租屋裡遇到過比較友善的兩人,兒子是留學生,來上大學,媽媽過來陪讀。跟溫哥華一些家裡有佣人、出門開寶馬的陪讀媽媽不同,這位X省陪讀媽媽,不是豪門闊太。兒子在學校唸書時,她要在外面打工,給自己和兒子賺生活費。
廣東媽媽在群租屋附近的一個廣式茶餐廳找了份幫廚的工作,早出晚歸,非常辛苦。為了生存奔波勞碌,並沒有給這個女人的臉上帶來任何苦難的顏色。每次在群租屋中碰上,她總會笑瞇瞇地跟我招呼,熱情地問候一句:「回來啦,幹嘛去啦?」我跟廣東媽媽聊過幾次天。或許,她覺得我跟他的兒子年紀相彷,都是來讀大學的留學生,因此對我感到親切,因此後來她每天晚上從餐館下班後,總會給我帶回來一些廚房剩下的點心,這讓獨在異鄉的我倍感溫暖。
然而,生活對廣東媽媽並不厚待。她的兒子因為在學校缺勤太多,成績太差,被踢出了商學院,最終只能轉入本校的文科。有這樣一位慈愛的母親陪伴照顧,兒子卻不知珍惜,蹉跎歲月。每每回憶起善良的廣東媽媽,除了溫暖,還有嘆息。
「鑽石王老五」房東
和房東兩年相處下來,他給我留下最大的印象就是——特別能吹。每當想起他,腦海中總會迴響起他中氣十足的聲音:「國內XX市又有一個3000萬的項目,我打算投資一下。」
當然,房東還是有一些「吹」的資本的。他在本地開了一家店,但只是不咸不淡的經營著,不打廣告,不宣傳,也不刻意招攬顧客。因為開店只是他的副業,買房收租才是他的主業。
房東在本地買了5套房,每套都分割成好幾個隔間,租給不同的租客。照理說,房東這樣的「包租公」,又有自己的生意,在婚戀市場應該是無可爭議的「鑽石王老五」。但現實情況是,房東在加拿大一直找不到對象。這可能跟我們所在的省份人口少、華人更少有關。總之,逼近40歲大關時,房東回國了。
再回到群租屋時,他帶了一個從國內娶過來的新婚妻子。這位新媳婦,從來不跟我們任何一位租客說話,每天的作息也非常奇異,白天睡覺,晚上醒來上網娛樂。她和房東很快就生下兩個孩子。
落魄老闆
落魄老闆是福建人,原本是在多倫多開中餐館的,賺了不少錢,又在多倫多買了好幾套房子,一邊開餐館一邊炒房,很快就發了家。老婆開上了保時捷,家裡的倆孩子也送去了當地最頂尖的私校。
這樣的一個人,為什麼會淪落到我們的群租房裡呢?
和他聊天的時候,他告訴我,他被國內一個親戚忽悠了。當時,他賣掉了多倫多幾棟價格正在飆漲的房子,以及他生意相當紅火的餐館,把錢全投到了親戚推薦的一個項目上。結局你也能猜到,血本無歸。不幸中的萬幸是,福建大哥當初沒有把家裡的自住房賣掉,最後還不至於讓家人流離失所。然而,餐館收入沒了,租金收入也沒了,老婆的保時捷養不起了,孩子們私校的學費也交不起了。於是,福建大哥一人做事一人當,破釜沉舟,隻身一人離開多倫多,來到我們省。
在這個房價遠低於多倫多的地方,福建大哥用僅剩的財產重新炒房,想要通過最初發家的途徑,東山再起。當然,這次炒房和上次的起點不同,福建大哥不能像在多倫多一樣舒服地坐收租金了。在X省,為了填飽自己的肚子,和給在多倫多的家人寄生活費,他必須每週出去做裝修和建築的零工。X省大雪及膝寒風刺骨的嚴冬,他跟著白人工頭,出去幹最苦最累的活。
不過,福建大哥的心態很好,談起投資失利的經歷,語氣都是雲淡風輕的。他說,他唯一的目標就是,在這裡賺夠錢,趕緊回多倫多跟老婆孩子團聚,重新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
患難情侶
這一對,是群租屋故事裡一抹美好的色彩。兩人都是20來歲來X省大學讀書的留學生,不是富二代,知道給家裡省錢,所以住進了這棟租金低廉的房子。兩人住在閣樓的兩個房間裡,正好是隔壁。
姑娘小夥抬頭不見低頭見,一來二去,愛情的種子悄悄發芽。週末的時候,男生會出去打工,有時候是機場接送機,有時候是跟著福建大哥一起出去幹裝修。每次他打工回家前的一兩個小時,女生就開始在廚房裡忙活,為的只是男生回來能吃上一桌熱菜。女生最常做的,是男生最愛吃的糖醋排骨。每次她一燒排骨,酸酸甜甜的香氣就飄滿屋子。
男生回來後,倆人有時候還會叫著我一起吃。我蹭了幾頓以後,就不好意思再當電燈泡了。女朋友給打工回家的男朋友做飯,聽起來好像是不足為奇的小事。但來到溫哥華以後,我愈發發現這種「患難」感情的難得。
不是說溫哥華沒有真愛,只是來到溫哥華的孩子,大多家庭條件優渥,不愁吃穿,「同甘共苦」的情節很少上演。
這對十年前的閣樓情侶,就是我前幾天在麗晶廣場偶遇的孩兒他爸和孩兒他媽。
彷彿睡夢一場的功夫,十年已逝。那些年在群租屋遇到的人們,也各自散落天涯。他們經歷的苦樂悲歡,是我們看到的人情冷暖。不知他們現在在何處,過得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