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形示意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Pixabay)
【看中國2019年8月3日訊】美國科學家以膠原蛋白當作3D生物列印的「生物墨水」,運用新型科技技術,成功打造出具有功能的心臟瓣膜,3D生物列印整副心臟指日可待。
據《自由時報》報導,《科學》(Science)期刊8月2日刊登的最新論文顯示,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MU)科學家以膠原蛋白當作3D生物列印「生物墨水」,搭配該校研發的「自由型態可逆嵌入懸浮水凝膠」(FRESH)等突破性技術,成功打造出具有功能的心臟瓣膜。
報導說,今年4月,以色列科學團隊也曾公開一副3D生物列印的含血管的完整心臟組織,當時「生物墨水」取自人體網膜組織,但那顆心臟雖可跳動,卻沒有輔助恢復功能的作用。
Engineering researchers have published in Science a breakthrough 3D bioprinting method that brings the field of tissue engineering one step closer to being able to 3D print a full-sized, adult human heart. @RegenBio @cmu_bme https://t.co/AEa53Z0EIj pic.twitter.com/oPgHclJxJU
— CMU Engineering (@CMUEngineering) August 1, 2019
3D生物列印這一技術概念,最早由美國克萊姆森大學(Clemson university)、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德雷塞爾大學(Drexel University)等大學的教授在2000年左右提出,2003年Mironv V和Boland T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雜誌系統提出「器官3D列印」這一概念。
3D生物列印技術,就是運用3D生物印表機,製造出細胞外基質(ECM),再將細胞種入這個細胞支架中,使細胞得以生長。列印支架時須有「生物墨水」,它是細胞與維生物質混合的液體基質。
報導說,CMU教授範博格(Adam Feinberg)表示,該成果證明了3D生物列印技術與FRESH搭配膠原蛋白,可做出心臟瓣膜,進而成就一顆有功能的心臟。人體膠原蛋白是細胞外基質重要組成成分,作為「生物墨水」,膠原蛋白層厚廿微米的高解析度,遠勝於一般塑料3D列印規格。
CMU的科學家們以膠原蛋白為「生物墨水」,在FRESH技術的膠狀支撐物中層層迭迭列印凝固,接著種入活細胞與微血管,膠狀容器則在仿體溫的室溫中快速融解,留下絲毫無損的列印成品。
研究人員以核磁共振成像(MRI)掃瞄了患者的心臟瓣膜,並打造一個模擬人體壓力與血流速度的操作臺,結果出現同步搏動和心臟瓣膜開合,確認列印作品確實能發揮作用。
此研究成果的新技術精密度超乎以往,過去列印成果多因組織保真度太差及解析度過低,導致失敗收場。
範博格認為,這項技術日後最有機會先用在修補出問題的器官,例如因心臟病發而失去功能的心臟或退化的肝臟。
責任編輯:靜馨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