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9年6月26日訊】近代愛爾蘭是歐洲西北貧窮落後的國家。最初原因,是愛爾蘭人對英國的統治耿耿於懷,屢次反抗。宗教和政治紛爭,導致這個西歐小國動盪不安,人民只能靠種地維生。19世紀,愛爾蘭還爆發過「土豆飢荒」(俗稱愛爾蘭大飢荒),餓死者達數百萬之眾,另外還有一百多萬愛爾蘭人遠渡重洋,到美國謀生。人口大規模減少,加劇了愛爾蘭的貧窮。一直到20世紀,愛爾蘭人都是貧窮、小氣、狡猾的代名詞。
二戰以後,愛爾蘭經濟長期不振,農業仍是這個國家的主要產業,愛爾蘭人被稱為「歐洲窮小子」。到1990年代,這個現象才有所改變。愛爾蘭政府開始施行自由開放的經濟政策,大力降低稅率,吸收企業投資。很短時期內,愛爾蘭成為「歐洲公司的總部之都」,崛起於歐洲各國。1990年代的愛爾蘭,被稱為「凱爾特之虎」。
從1990年代到2008年,愛爾蘭保持了長期的高速發展。
有兩方面的原因:經濟制度優勢,寬鬆的企業環境吸引大量企業前來入駐。哪怕僅僅是為避稅,愛爾蘭也非常歡迎。這其中就吸引大量軟體公司,愛爾蘭的軟體產業初成氣候;
第二方面的原因,金融。和其他產業一樣,愛爾蘭對金融監管十分寬鬆,這個國家是歐洲金融家絕好棲身之所。
2010年愛爾蘭的經濟問題隨著美國經濟危機而爆發。多年來,由於資產泡沫和政府收入增加,愛爾蘭的福利和負債問題變得嚴重起來。政府花了太多錢,終究要還的。在歐盟要求下,愛爾蘭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開始減支增收。只用不到三年時間,愛爾蘭就迅速恢復了元氣。
從骨子裡說,愛爾蘭經濟相比於英法德意這樣的歐洲大國,要健康得多。原因是,愛爾蘭整體稅收要比歐盟國家低。其企業所得稅只有12.5%,比歐洲絕大多數國家的水平都要低(25%—35%)。包括美國公司在內的大量公司,遷至愛爾蘭。比如蘋果、微軟和谷歌公司的總部,都設在愛爾蘭。這些大公司在歐洲的業務得以少納許多稅收,同時也給當地帶來大量就業。這也是歐盟為何多次指責愛爾蘭「偷走稅款」的原因。
今天的愛爾蘭憑藉其制度優勢,已成為歐洲經濟發達的國家之一。它的人均GDP超過6萬美元,遠遠高過英法等國。希望愛爾蘭繼續保持,向各國昭示繁榮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