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9年6月1日訊】天安門事件日本實行委員會、中國民主陣線(日本分部)等海外中國民運組織週五(5月31日)晚在東京文京區民中心舉辦了「六四天安門事件30週年紀念集會」,一些旅居日本的華人、藏人、研究或關注中國問題的日本人等共約150人參加。
集會邀請了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時的學生領袖、後來流亡美國的封從德和《零八憲章》簽署人、旅居美國的中國經濟學者夏業良發表演講。集會發表了決議文,呼籲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不僅在經濟上,還應在人權、民族自主權上對中國施壓。決議要求中國恢復六四事件死難者名譽,指出中共下臺實現中國民主化是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必要條件。
1989年六四事件以後,在日本的海外中國民運組織每年都舉辦追悼六四事件死難者的集會,近年集會的特徵是邀請1989年天安門民運學生領袖訪日演講,這次演講的焦點是中美貿易戰下中國經濟可能引起的政治變化前景。而封從德演講的主題是1989年天安門民運的失敗原因和今後中國民運的應有手段。
教訓與希望
封從德指出1989年天安門民運失敗原因第一是缺乏方略,第二是沒認清中共集權體制本質。他說,當時學生們一方面存在期待中共自我改革的誤解,幻想能產生像臺灣前總統蔣經國那樣的政治改革;一方面不懂民變轉為政變的關係與方法,也不知道中國歷史上的辛亥革命已有民變轉為政變的成功經驗。
封從德認為,雖然不能預測中共集權體制何時崩潰,但存在許多可做的事,為下一代中國人追求民主的運動、為下一次天安門民運奠基。他說,民主轉型不能一蹴而就,現在該做的首先是達成共識,回到1946年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其次是釀成民變到政變的意識革命。
封從德2008年起就任「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理事,現在還是「天安門民主大學」校長。
強調憲政
與封從德一起從事憲政網路教育的夏業良在演講中也說,雖然不能預測中共的獨裁體制何時崩潰,但他相信中國經濟的挫折會成為中國政治變化的契機。他以中美貿易戰為中心內容,指出中國在貿易戰中面臨比美國不利的環境。隨後夏業良也提出憲政民法與法治的可能途徑,他認為蔣經國解除報禁、開放黨禁等劃時代改革和構筑中國的公民社會、擴大傳播生活訊息組織並熟練操作其動員能力等,可為未來的中國民運奠基。
集會還邀請了日本國際政治學者籐井嚴喜演講,籐井指出中共獨裁政權是全世界公敵,他讚揚剛結束訪日的川普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構筑的日美堅固同盟關係,表示他支持川普對中國貿易宣戰,並稱中美貿易戰有利於日本發揮國際政治影響力,也表示支持安倍政權的內外政治方針,他也批評了日本傳媒對中國民運的冷淡立場。
難忘六四
不過事實上每年進入6月的前後,日本主流傳媒都會從不同角度報導和回顧六四,今年也不例外。例如時事通信社今年報導了1989年時日本駐中國大使館的武官笠原直樹記錄的他在北京目睹的鎮壓過程,日本官方電視臺NHK也預定週六晚播出六四特輯,《日本經濟新聞》則報導了在臺灣採訪1989年天安門民運的另一名學生領袖吾爾開希,吾爾開希批評日本政府對中國特別妥協,指出世界有協助中國民主化的義務、日本也到了該思考改變對中國妥協的時候。
研究中國的學者們每年六四前後也都會紛紛分析中國政局現狀與六四事件的關係。東京大學教授高原明生今年指出,中美貿易戰可能令中國政局陷入不安。
國民失望
他說,初期聽中國學者說「安定的中美關係是中國所有安定的基礎」時還不甚理解,但回顧六四事件,當時的經濟狀況是物價上升和經濟衰退並行,引發了對經濟不滿的中國人謀求民主化的政治改革慾望。現在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源是不同政治體製造成的價值觀分歧,中美欠缺信賴的根源則是中共維持一黨專政,假如天安門事件前以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等改革派取得權鬥勝利,那麼應該就不會與美國完全對立。
高原指出,現在中美貿易戰雖未出現撼動中共體制的跡象,但中國國民對經濟與政治關係的思維差距很大,貿易戰對中國經濟打擊如果擴大,謀求政治變化和改革的人就很可能增加,再次發生天安門事件那樣的革命。但他認為,儘管中共很難永遠維持一黨專政,可在面臨實際變革時,恐怕會依舊重施殘酷鎮壓的手段。
此外,日本的各項民意調查都說明,國民對中國的印象、感情變差也從天安門事件開始。每年內閣府的民調或傳媒民調結果都顯示,中日建交後的蜜月關係至1989年結束。1989年後伴隨中日關係善惡,日本民調結果雖有起伏,但國民千年來基於歷史、文化對中國的傳統親近感可謂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