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入海底的史前文明(圖)

發表:2019-05-16 15:5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沉入海底的史前文明
沉入海底的史前文明。(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說起那些曾經輝煌,後來被淹沒的古老文明,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亞特蘭蒂斯(ATLANTIS)」,也叫大西洲。據說那裡有發達的港口,現代化的城市……卻在大約一萬二千年前因一場世界性的大地震和大洪水災難而沉入海底

由於沒有直接的考古證據,人們並不清楚大西洲的確切位置,甚至無法確認「大西洲」是否真的存在過。

然而,雖然「大西洲」的真實性充滿了疑問,但是經歷過「大西洲」悲慘命運的古老文明卻有很多。近年來在世界各地發現的許多水下建築遺蹟。今天人們雖然無法瞭解那些逝去的文明的真相,甚至無從知道那些文明的名字,但是那一切凝固的歷史記錄卻似乎向我們昭示著:大西洲的故事也許並非是子烏虛有。

秘魯海域的史前建築物

近幾十年來,人們陸陸續續在海洋大陸上發現了許多史前建築物。這些沉沒在海底的文化痕跡,都屬於地球史前文明的東西。它們所表現出來的建築技術,實在無法用我們今天的歷史學來解釋,因為它們太古老了。

在秘魯海岸邊的水下二百米深處,人們發現了雕刻的石柱和巨大的建築物。一九六八年以來,人們不斷在比米尼島一帶水下發現巨大的石頭建築群,有街道、碼頭、倒塌的城牆、門洞。令人吃驚的是,它們的模樣與秘魯史前遺蹟斯通亨吉石柱和蒂林巨石牆十分相像。這些海底建築結構嚴密,沒有相當的知識水平是無法建造的。

一九七四年,蘇聯的一艘「勇士號」科學考察船,在直布羅陀海峽外側的大西洋海底,成功地拍攝了八張海底照片。從這些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除了腐爛的海草外,還有一座古代城堡的牆壁和石頭台階。它沉沒的時間也是在大約一萬多年以前。

沉入海底的地中海文明

埃及和法國考古學家二零零零年六月三日宣佈,在埃及亞歷山大港對岸的地中海海底,發現幾座淹沒在水底的古城。這些古城估計建於公元前六、七世紀,距今二千五百年的法老王時代,它們的名字曾多次出現在希臘悲劇、遊記和神話中,這是首次找到實質證據證明它們的存在。

埃及文物部門稱這是水底考古史上最令人振奮的發現。除了許多完整無缺的建築物外,考古學家還在遺址中發現多尊法老像、獅身人面像以及拜占庭古幣等珍貴文物。

千百年來,在古希臘的寓言、神話和史詩中都先後多次提到過地中海邊上曾經有過一個極其強盛文明的城市群,即埃及的法老城。

根據古希臘史詩中的描述,法老城高度發達的文明,將同時代世界其他地方的文明遠遠地拋在後面,其城市規劃的現代化程度甚至達到了二十世紀城市建設的水平!最有意思的是,從來沒有人提出這個城市群何時興起、居住在這裡的人們來自何方、他們怎樣突然擁有了高度發達的文明。

當身著潛水服的考古學家們最終潛入海底的時候,他們全都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保存得完完整整的房子,富麗堂皇的廟宇,相當現代化的港口設施和描述當年市民生活的巨型雕像。

整個被時間凝固的城市!從這座深埋在海洋裡的城市群可以看出,法老城的居民們是一個愛享受生活的民族,為了讓自己的日子舒適與快樂,他們建造了寬敞明亮的住房;精心設計了通風口、廁所和洗澡堂;修建了雄偉宏大的露天娛樂場以及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統。

印度海底發現九千年前古城

法新社二零零二年二月十九日消息,在印度古茶拉底省外海康貝灣海床發現一座古城。

這是一個偶然的發現,當時國立海洋技術學院的海洋學家正在檢測該地區水污染的程度,卻收到奇怪的訊號,於是放下兩具敏感度極高的聲納裝備下海探測,赫然發現一處長寬均達九公里的海床上的古城遺址。

一具挖泥機自此一遺址挖起數噸淤泥,其中包含了諸如石製工具及飾品等許多人工製品,甚至還有人類的下顎骨和牙齒。

領導挖掘工作小組的凱希羅里說:「我們當然非常興奮。」初步的檢驗顯示,古城年代可能遠溯至公元前七千五百年。

水下金字塔

談到金字塔,人們會想到埃及,其實許多史前文明都與金字塔有很深的淵源。比如瑪雅文明就曾經建造了高大的金字塔。

更令研究人員驚奇的是,在海底還發現了許多金字塔,人們甚至無法將它們和任何已知的文明聯繫在一起。

最近,法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在百慕大三角地帶海域西面,發現了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它的底邊長三百米,高二百米,其塔尖距海面一百米。據研究,這座金字塔比埃及的金字塔還要古老。

BBC二零零二年四月九日消息,二零零一年,當一家加拿大探測公司在打撈沉沒的西班牙大帆船時,他們在古巴附近的海底發現了看起來是人造的建造物。

此後,科學家們一直試圖解釋這個發現。其中一家搜尋寶藏的加拿大公司認為,它可能找到一些更為戲劇性的東西:就是在海底六百米深處有一座數千年歷史的消失的城市。

該公司負責人吉利特斯基說:「我在這個領域已經做了三十多年了,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對稱、這麼有結構的天然建造物。從一開始我就懷疑這些建造物並不是天然的。」

當這個發現在去年被宣佈時,科學界感到懷疑,有關方面計畫做進一步的調查,甚至製造了一個機器人抽取石頭樣本,並準備拍攝更多照片。

古巴著名地理學家之一埃特雷迪隨後也加入了這項工程,並在最近在哈瓦那的一個國際會議上介紹了他的發現。

埃特雷迪說:「你必須時時準備接受一些你料想不到的東西,接受那些不是在現有框架中的東西、或是現有知識無法告訴你的東西。這也就是這次調查的另一個挑戰。我們也許會發現一些沒有人曾經想到過的東西。」

那些建造物和道路仿擬金字塔排列,所佔據的面積是古巴西北沿岸大約二十平方千米。調查人員的理論是該城市可能在六千年前因為大規模的地球動作而沉沒,例如地震。

日本的水下金字塔

金字塔不僅在西方有,在東方的日本也有發現。

自五十年代以來,日本各地陸續發現了大量的金字塔遺蹟和巨石建築,年代相當久遠,其中一些金字塔表面被灰層和泥土所覆蓋,並長滿各類植物,外觀上看似一座山丘。日本人酒井勝軍還發現在遠古時代,日本人與猶太人有某種關係。

不僅如此,近年來日本在其近海海底發現了許多遠古人類文明遺蹟。一九九六年三月以來,潛水員在沖繩附近直至Yonaguni島的海域發現了八處分散的遺址。第一處遺址是一個有趣的方形結構,並不很清晰且被珊瑚覆蓋,以致於其人造部份無法確認。

之後,一位潛水運動員在一九九六年夏天意外地在歐可納哇南部海面以下四十尺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帶棱角的平台,無可質疑地為人工產物。經過進一步搜尋,不同的潛水小組又發現了另一個紀念碑及更多人工建築。他們看到了又長又寬的街道,高大宏偉的樓梯和拱門,切割完美的巨石;所有這些被以前所未見的直線型建築風格和諧地統一在一起。

在隨後的數月中,日本的考古學界參與了這一激動人心的發掘工作。不久,在離酉那谷尼島不遠處,即沖繩以南三百哩的水下一百尺,他們發現了一個龐大的金字塔形結構,坐落於一個看似用於舉行儀式的寬闊地帶,兩側有巨大的塔門。這一龐然大物長二百四十尺,寬六百尺,高九十尺,其歷史可追溯到至少公元前八千年。

由於一般可見度為水下一百尺,這一遺蹟清晰,足以進行攝影和攝像記錄。這些圖像出現在日本報紙的頭條新聞中超過一年之久,考古學家認為,可能是一個尚不為人知的石器時代文明的初步證據。

沖繩島琉球大學的地質學家Masaki Kimura教授,率先對此進行了研究,並推斷這個有著五層結構的建築物是人造的。他說:「此建築並非自然產物。否則應有經腐蝕而成的碎片聚集其上,但沒有找到這樣的石塊碎片」。

他並補充道:「這個建築物周圍有像道路一樣的東西,這更說明它是人造的」。

波士頓大學的地質學教授羅伯特‧絲科奇(Robert Schoch)潛水考察了該建築。他說:「它看上去像是一系列巨大的台階,每個約一米高。它的斷面本質上類似於階梯式金字塔。這是個很有趣的結構。水的自然腐蝕加上石塊的破裂過程有可能產生此結構,但我還沒發現甚麼過程能產生如此鋒利的階梯斷面。」

能證明該建築為人造的進一步證據是在附近發現的一些小的石堆。類似於主建築,這些袖珍金字塔由拼成階梯狀的石板構成,寬十米,高二米。

Kimura教授認為要想知道是誰建造了這個紀念碑或其目的還為時過早。他說:「這個建築可能是一個遠古宗教的神殿,用來讚美某個遠古的神,就像沖繩島的居民相信Nirai-Kanai神會從海上給他們帶來幸福一樣。由於據記載在一萬年前沒有人類能建造這樣的紀念碑,所以這可能是一個不為人知的人類文明的證據。」

「只有具有高度科技水平的人類才能完成此工程,而且很可能來自孕育了最古老人類文明的亞洲大陸。如此巨大的建築必需運用某種機械才能完成。」

通常認為,日本地區的人類活動始於約公元前九千年的新石器時代。那時的人們以打獵和採集食物為生。不可能有先進的技術建造這個大金字塔式建築。或許,在已知的日本文明之前,在日本這一地區,還曾經有發達的人類文明,卻與現代的日本人可能沒有任何關係--當然,在目前我們只能猜想。或許有一天人類打開了時間隧道,就能夠窺探當年文明的真相了。



責任編輯:文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