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究竟來源於什麼?


【看中國2019年4月10日訊】一些經濟學者認為,利息是來自於借款者投資的收益,如果沒有借貸就沒有利息。很多非經濟學專業的人也贊同這種看法。那麼,利息究竟來源於什麼?

張維迎家的杏

經濟學家張維迎講過一個故事。他出生在陝北黃土高原上一個偏僻的鄉村。他家就有一棵杏樹。每年杏還沒有熟,他就摘了吃。到農曆5月底、6月初,杏開始發黃了,但他們家杏樹上的杏已差不多被他吃光了。他拿著最後剩下的杏與村裡的小朋友交換著吃,結果發現,別人家的杏都比他家的香甜可口。在他記憶裡,他家的杏是全村最酸最苦的杏。

後來張維迎上了大學。第一個暑假,他一到家,他媽媽端上來一大盤杏。他覺得這杏又大又甜,是他吃過的最好吃的杏。他問媽媽:這是誰家的杏,這麼好吃?他媽媽說,就是咱自家的杏啊!

張維迎大吃一驚,他這才明白,原來他家的杏熟得晚,只要再多等十幾天,就會變得好吃。

利息與時間

一些幼兒園會這樣訓練小朋友:給小朋友餅乾,如果今天吃,就只給一塊;如果可以忍到第二天吃,就給兩塊。幼兒園的做法和張維迎家的杏異曲同工。

經濟學家龐巴維克認為,利息來自於「不耐」。由於未來存在風險,所以當下的享受高過明天的享受。一個人越重視當下的享受,他的「不耐」越高,付出的利息就越高。

張維迎家的杏,多等十幾天,就變得更好吃,那十幾天,就是時間的回報,是利息。幼兒園對小朋友的訓練,其實也是訓練小朋友降低「不耐」。

經濟學家費雪舉過一個例子:工人被雇佣種樹,得到5美元。幾年以後,樹長成,能賣10美元,那麼工人是不是被剝削了5美元?費雪回答:工人並沒有被剝削。他們如果放棄眼下使用那5美元,自己種樹,幾年之後同樣可以得到10美元。多出來的5美元,就是對時間的回報。工人之所以不這樣做,就是因為當下要花這筆錢。利息來自於克制自己的「不耐」,而不是來自於剝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辛荷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