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在2018年創下了超過323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4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據外媒報導,多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幫助國內公司在關鍵科技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但由於美國實施貿易戰導致中國經濟陷入困境,北京方面是否會改變其政策仍有待觀察。
2010年,中國GDP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年《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托馬斯.豪特(Thomas Hout)和潘卡基.格瑪沃特(Pankaj Ghemawat)兩位經濟學家預測到了美國與中國之間目前正在進行的貿易戰。
觀察到中國政府在幫助國內公司進入高科技領域,他們預測中國將與美國和歐洲政府產生摩擦。
豪特表示,北京迫使跨國公司在高速鐵路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合作夥伴分享他們的技術和設計。
自去年以來,美國和中國都在互相增加關稅。華盛頓指責北京讓人民幣貶值,以使其出口商品更便宜,並從美國公司竊取技術。
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在2018年創下了超過323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目前,美中雙方正在就貿易等問題進行談判,預計本月晚些時候可能會達成某種結果。
美中的貿易戰給全球經濟前景蒙上一層陰影。對於美國能否說服中國領導人實施急需的改革,一些專家還表示懷疑。
盛田昭夫的警告
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曾與其最親密盟友之一日本發生過類似的貿易爭端。
當時日本的汽車,立體聲音響和電視充斥著美國市場,美國立法者對由此引發的美國當地工廠的頻繁裁員感到非常不滿。
他們指責東京故意貶值日元,而且不為美國電信設備製造商開放日本市場。
但當時日本電子巨頭索尼的聯合創始人已故的盛田昭夫表示,美國高管們通過將生產轉移到低成本的海外工廠,追求快速的利潤,而不是企業的長期穩定。
「這種現象正在導致掏空美國工業」,盛田昭夫在《日本製造》一書中寫道,「美國的工業企業正在變為空殼,而整個歐洲也是如此。」
當時的日本電信公司也超過美國同行。盛田昭夫的解釋說,這是因為日本產品的質量更好。
但是經濟學家豪特稱,當時的情況與今天不同的是,日本當時並沒有對美國構成外交上的挑戰。
豪特說,「日本依賴美國維持安全,常常與華盛頓在國際事務中保持一樣的立場。而另一方面,中國則是美國的地緣政治對手。」
信任問題
美中貿易戰恰逢華盛頓禁止中國華為公司參與其推出5G網路的時候。
儘管存在網路安全問題,並面臨美國市場的抵制,華為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公司,生產和銷售包括光纖電纜,基站和網際網路路由器在內的產品。
美國及其盟國如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擔心中國政府可能會使用華為設備進行間諜活動。
即便是像思科這樣的西方大公司,一些零件也是來自華為。挪威教授《華為和斯諾登問題》一書的作者奧拉夫.萊辛表示,美國和歐洲的公司完全依靠自己生產各種小零件的壓力越來越大。
而中國通過使用不透明的方式迫使外國公司與中國的合資夥伴分享商業機密,加劇了西方對中國科技公司的擔憂。
世界貿易組織(WTO)禁止強制技術轉讓。但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也很難對北京進行懲罰。
豪特和格瑪沃特在他們2010年的文章中說,美中貿易爭端基本上是「連接兩個非常不同的經濟體系」。
對美國而言,重要的是中國開放市場,政府減小在商業活動中發揮作用。但這不是川普(特朗普)總統的全部目標。
據報導,貿易爭端的解決圍繞中國同意從美國購買價值數千億美元的農業和工業產品。
無論最終結果是什麼,快速解決貿易爭端對美中,乃至全世界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