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的真正意思嗎?(組圖)


你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正意思嗎?
古人皆知「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之說。因為孝道是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孝是國人為人處世的一項基本準則。(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孝是國人為人處世的一項基本準則。因為「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嘛!

很多時候我們評價一個人的人品,首先要看的就是他對於父母的態度。

日常生活中大家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大多人以為是說最大的不孝順就是沒能為家族續上香火,傳宗接代。但事實是甚麼呢?你知道三大孝都是甚麼嗎?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出自孟子,在《孟子・離婁上》上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

本來的意思是這樣的:不孝的表現有很多,以不盡後輩的本分為最,娶妻子的時候沒有告訴父母,是沒有盡到後輩的責任。

古時候常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大事要一切聽從的父母的安排,結婚沒有稟告父母就是沒有盡到自己的本分,也就是「不孝」。

古文中的「三」並不是指的有三件事,而是表示一個虛數,形容很多。

「無」的意思是:「沒有盡到……的責任」。沒有盡到作為後代的責任,這叫無後。

那為甚麼現在人們都會把「無後為大」單純理解為沒有後代呢?因為字面意思貌似如此,「顧名而思義」。

你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正意思嗎?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繪圖:志清/看中國)

在漢代人趙岐所著的《十三經注疏》中,趙岐說:「於禮有不孝者三,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這段話是說古代有三大不孝。那麼,是哪三大不孝呢?

1、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孔子《孝經》上說:「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

2、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放到現代就是說,父母年邁,家庭比較貧困的情況下,做子女的如果不好好工作,讓父母過上不愁吃穿的生活,這也是一種不孝。

3、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這裡趙岐其實是將孟子的意思給曲解了,很明顯,孟子的所謂無後而大絕不是單純指沒有後代。

孟子的原文是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無後在這裡不應指「沒有後代」,而是指像舜「沒有告知父母就娶親」這種不符合後輩禮數的行為。

那為甚麼會變成這種誤解呢?是因為漢朝趙岐所做的註解:「於禮有不孝者三……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將孟子的話斷章取義、強加上去的解釋。而「無後為大」四個字,也因此被誤解了兩千年,成為長輩們的「催生名言」。

雖然趙岐孟子的話有分歧,但是弘揚孝道精神,在現代也是有必要的。因此,如何盡好孝道,絕對是人人都有責任與義務的!



責任編輯:雲淡風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