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員夏伯特2004年拜訪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WALLY SANTANA/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3月23日訊】臺灣總統蔡英文出訪友邦過境夏威夷引發中國對美國提出「嚴正交涉」之際,一位美國國會議員草擬了一份決議,強調美國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並不是接受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美國在與中國簽署的聯合公報中對中國有關其「一中」的立場表示「acknowledge」(中國政府翻譯為「承認」,但確切的意思接近「知會」)而不是「endorse(認可、支持)」。草擬決議還說,針對北京向各國政府、國際組織以及私營公司施壓、強迫它們將臺灣標明為中國一省的做法,美國應該抵制。
美國眾議院議員夏伯特(Steve Chabot)在草擬的決議中批評中國對臺灣進行打壓,阻止臺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等國際活動,並對與臺灣的對話設立了必須承認其「一個中國原則」的先決條件,還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中明確宣稱「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統一臺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執政後,北京對臺灣的各種打壓和脅迫引起反彈。
臺灣政治大學的朱新民教授認為,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講話改變了兩岸關係的主軸概念。
他說:「習近平主席、習近平總書記告臺灣同胞書的講話實際上是從大陸單方面的角度,把兩岸關係走入一個新的概念,把過去是和平發展為主軸的兩岸關係一下就邁入一個以和平統一為主軸的兩岸關係。也就是說,過去談交流、談互動,現在是要談所謂的統一、談方案。這是一個很大的跨進。」
夏伯特眾議員在草擬的決議提案中提出,「美國應承認臺灣政府是有2300萬人口的民主實體合法代表的客觀現實」,應該鼓勵臺灣海峽兩岸進行沒有任何先決條件的建設性對話,而臺灣未來的任何解決方案都必須和平進行,並必須有臺灣人民的同意和支持。
不過,臺灣臺北大學公共行政系的教授侯漢君認為,臺灣與中國的關係最終要看美國和中國的關係。美國和中國目前有很多衝突,包括貿易戰,美國也在南中國海等地域受到中國的挑戰,所以會為了防堵中國而加強和臺灣的關係,「而這剛好給了蔡英文對抗中國的機會,所以雙方衝突正在升高的一個狀態」。
臺灣政治大學的朱新民教授也認為,兩岸關係要受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戰略架構左右,而在川普(特朗普)總統執政以來,美國與它視為戰略對手的中國展開全面競爭,臺灣是一個籌碼。
他說:「美國要運用各種手中可能的籌碼,來跟中國大陸競爭。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貿易牌、科技牌、還是金融牌,都是美國手上的籌碼。我個人認為,臺灣牌是美國一個比較容易操作,而且效益比較大、成本又比較低的選擇。所以我們看到在川普總統上臺以後,臺灣的角色,臺灣的操作越來越明顯。基本上主軸是這樣。」
最近幾年以來,美國和臺灣的關係不斷升溫。美國國會2016年通過了一項決議案,第一次把里根總統20世紀80年代對臺灣的「六項保證」付諸文字。雖然這項決議案不具法律效益,但是代表美國國會的態度和立場。「六項保證」包括:不設定結束對臺灣軍售的日期、不變更「臺灣關係法」的條款、不會在對臺軍售前與中國大陸協商、以及不會正式承認中國對臺灣的主權。
美國總統川普在2018年簽署了參眾兩院通過的「臺灣旅行法」,允許美國所有層級的官員訪問臺灣,並允許來美國的臺灣高管與包括國防部和國務院等政府部門的高官會見。
臺灣政治大學的朱新民教授說,目前臺灣總統蔡英文的總體戰略是聯合美國跟中國大陸進行某種程度上的對抗或競爭,但是未來美中關係如果出現其它變化,也會出現對臺灣不利的可能。
他說:「一旦中美關係有了調整,一旦中美有了緩和,甚至一旦中美的互信得到穩定,臺灣牌的籌碼就沒有了。這個時候,美國是否會對臺灣採取若干讓我們覺得不如意、或者不能夠接受的行動?這是有可能性的。」
不過朱新民教授認為,即使中美關係相對穩定,美國也不大可能會完全放棄使用臺灣牌的策略。
臺北大學的侯漢君教授認為,大國之間的衝突一般不會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大國之間遲早會找到一個固定的模式,例如當年的美國和蘇聯,而美臺關係以及兩岸關係都會在這個大框架下確定,至於是國民黨執政還是民進黨執政,影響力都會有限。
侯漢君說:「大的模式定了以後,美臺關係以及臺灣和中國的關係大概就在那個大架構下定。至於臺灣的領導者是偏統還是偏獨,我認為影響力有限。舉例說,民進黨已經全面執政。過去沒有執政時說,由於沒有執政,所以沒有辦法實施臺灣獨立的事,可是現在已經全面執政,你也看到它也沒有辦法獨立。至於國民黨,是否它會很快跟中國統一,我看未必。在國際大架構下,臺灣人能夠展現的力量太有限。」
蔡英文總統已於星期四啟程,對3個太平洋友邦國家進行8天7夜的「海洋民主之旅」,期間將在美國夏威夷過境。
在蔡英文啟程的當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敦促美方不允許蔡英文‘過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