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裏,中國資本市場情緒高漲。(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3月19日訊】前一段時間裏,中國資本市場情緒高漲,據相關統計,市場情緒指數可以排進歷史前五了,於此同時,各種概念在市場大行其道,比如:邊緣計算、數字孿生、網路切片、泛在電力物聯網,每個字都認識,但是拼在一塊就完全聽不懂了。這就是市場中的概念,他們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往往以科普開始,以科幻結束,而直接跳過了中間的科學的過程。
當然,還是有一些公司很靠譜的,連夜披露公告,告訴投資者說,我們公司的產品和以上概念完全無關。但是大家認為,沒關係,我說你有關你就有關,只要你能漲就行。因此,熱門概念還有第二個突出特點:交易量特別大,換手率特別高。
如果長期投資這些東西會有什麼結果呢?咱們口說無憑啊,來帶大家看張圖。這張顯示的是申萬活躍指數,這個指數的編製方法是,每個禮拜選擇市場上換手率最高,也就是最活躍的100家買入指數,然後每週滾動,保證每週都持續投資這個市場上最熱門的前100家公司。
這個指數在1999年創立時候是1000點,然後到了2017年,這個指數不再更新了。為啥?你肯定想不到,因為它跌到零了。這可不是鬼故事,這是真實數據的歷史事故。雖然有點不願意相信,但這就是故事的結尾。
當然了,可能有人會說,我又不會這麼傻乎乎的天天愣著頭去買100個最活躍的公司,我可以分辨,我去把那些概念能變成真的那些給找出來,然後投資,不就行了麼?
那麼作為投資者,我們怎麼去進行分辨呢?我們怎麼去避免這些風險呢?有一個順口溜,大家可以試著記一下:概念先於產品,產品先於收入,收入先於利潤,利潤先於現金流。經過這中間一層一層的往下篩,就像一個果汁機和漏斗一樣,我們最終是為了把現金流篩出來。
你就把企業的這個生產過程想像成是一臺鮮榨果汁的機器,咱們從頭來幫你篩一遍:產品生產了很多,但是產品賣不出去,變成了存貨,沒有意義;如果產品賣出去了,產品是變成了收入,但是成本太高,利潤率很低,收入到利潤的轉化很差,看起來賣了很多,但是白忙乎,沒有利潤,也沒有意義;好了,成本控制住了,利潤率是很高,但是利潤裡面全是應收賬款,最後錢都收不回來,還是沒有意義。
所以,最終的環節,我們要的是果汁,利潤必須變成真實的現金流,整個過程才有意義。所以,作為保守的投資者,你就牢牢盯緊現金流,做到這一點,誰也別想忽悠你。
當然,有的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會強一些,你未必要等看到現金流再投資,但再怎麼說,你也得看到產品問世,再去投資。如果一個年輕人,敲開了你家的門,說先生,我是搞邊緣計算的,沒有任何產品,只有邊緣計算這四字概念,您能投我一筆風險投資嗎?你肯定不會投吧,那麼同樣的道理,為什麼,到了資本市場裡,大家就做出了完全相反的舉動呢?
最後做個總結,投資、包括做企業,本質上是種樹,種樹的過程是枯燥無聊的,但種樹的結果,是碩果纍纍的。而概念就像衝浪,衝浪的過程是新鮮刺激的,但是衝浪的結果是有風險的。是當一個種樹的農夫還是當一個挑戰極限的運動員,人都有選擇的自由,沒有對錯。真正可怕的是錯配:本來是個農夫,卻一時興起,玩起了衝浪的遊戲。